中美鱿鱼双向贸易陷入停滞,企业加速拓展国内和东南亚市场

发布日期:2025-05-02 浏览次数: 分类:动态

在一系列关税打击下,中美的鱿鱼贸易近乎停滞,中国行业企业正被迫加速转型,转战东南亚与国内市场,以求突围。

 

超170%关税令中美鱿鱼贸易“冻结”

 

目前,中国输美鱿鱼产品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高税壁垒——25%的301条款关税、20%的芬太尼联动关税,再加上125%的“对等”关税,综合税率高达170%。与之相对,中国也对进口自美国的鱿鱼产品加征125%的反制关税(保税用途除外)。这使得原本就受挤压的中美海产贸易,鱿鱼产品首当其冲地陷入“实质性停摆”。

 

浙江一位大型鱿鱼加工企业负责人透露:“自波士顿海鲜展结束后,美国订单几乎归零。同行业者也都处于观望状态,根本不敢签单。”福建一位出口商也坦言,2025年1-2月出口量的同比增长(2,155吨 vs 2,031吨)只是关税生效前的“抢出口”效应,进入二季度后,对美出口很可能将“归零”。

 

美国出口也受重创,双输局面加剧

 

这场贸易博弈带来的不只是中国企业的订单骤减。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的鱿鱼出口也遭受重创:2024年末,美国对华出口在11月和12月分别达到9,086吨和12,971吨的高峰;但进入2025年,仅剩3,334吨和4,565吨,环比暴跌超六成。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100%以上的关税,就是实质性的禁运。**如果中国停止采购,美国原料商同样难以为继。”

 

出口困局倒逼国内市场提速

 

面对失去北美市场的局面,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寻找“出路”。一方面,向东南亚市场出口快速增长,但多为低端产品,利润有限。另一方面,“出口转内销”成为主旋律。

 

山东一位出口商坦言:“当前对东南亚出口非常好,但价格很低。我们更看重国内渠道的潜力。”

 

国家层面也在推动“内销替代”。盒马、永辉、大润发、京东等平台陆续推出国产鱿鱼促销活动。浙江某头部加工商透露:“我们正与盒马、大润发等平台洽谈合作,希望通过品牌赋能,把原出口级的产品卖进中国超市和电商。”

 

全球鱿鱼产业链面临再平衡

 

据行业数据,中国远洋渔业年产鱿鱼约70万吨,占全国总渔获约35%,并且还需从秘鲁、阿根廷等地进口大量原料。2024年进口量已经从2023年的45.2万吨降至38.2万吨,整体供应格局正在调整。

 

分析指出,中美之间的鱿鱼贸易已进入结构性重塑阶段。内销有望缓解出口受限的压力;但长期而言,如果贸易壁垒持续,全球海产供应链将被迫脱钩重组。

 

来源:冻品攻略微信号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