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33周(8月8日至8月14日),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鱿鱼整体保持稳定,但不同产区与品类走势出现明显分化。
东南太平洋鱿鱼(秘鲁鱿鱼,Dosidicus gigas)
本周平均结算价约18,286元/吨,整体呈下跌趋势。大头、颈分别大幅下跌1468元/吨、1680元/吨,小原条、大原条、片子等主要产品下跌100-500元/吨;尾鳍则大涨1270元/吨,小小条、特小原条小幅上扬。成交量共2722吨,环比减少51%。其中,特小原条(726吨)、小原条(926吨)为主要交易品种,占比达61%。
在产量端,秘鲁生产部宣布将于8月25日恢复巨型鱿鱼捕捞,首批配额暂定5万吨,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调整。公海方面,我国远洋渔船近期转移至线外30海里作业,单船平均捕捞量维持在1200吨左右。
西南大西洋鱿鱼(阿根廷鱿鱼,Illex argentinus)
本周平均结算价约35,177元/吨,共成交218吨。整体价格保持稳定,但200-300g规格产品报价上调500元/吨,小规格需求增加对市场形成有力支撑。
在资源端,福克兰群岛Loligo鱿鱼捕捞因监测到的生物量较低,已出现多次临时停捕,若资源低于阈值可能提前结束本季捕捞。与此同时,中国在西南大西洋公海的自主休渔已于7月1日正式启动。
其他产区
· 西北太平洋鱿鱼:本周无成交,报价维持不变。
· 印度洋鱿鱼:无成交,报价保持稳定。
进关情况
第33周舟山口岸远洋自捕鱿鱼进关量环比小幅增加。
总体观察
本周市场延续“东南太平洋偏弱、西南大西洋偏强”的区域分化格局。秘鲁鱿鱼因供给恢复、需求疲软而承压下行;阿根廷鱿鱼则因季节性消费拉动,小规格产品支撑价格稳定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