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说舟山的梭子蟹在当“白菜”卖(详见本报8月18日报道《这几天梭子蟹卖得很便宜 最低25元1斤 舟山水产城每天处理数十万斤死蟹垃圾》),众多吃货乐坏了,纷纷收拾行囊,准备赶赴舟山饕餮一番。
不过《红楼梦》里说,秋日叹赏“内黄侯”,才是天下第一风雅事。如今还是炎炎夏日,就大肆食蟹,是不是稍早了一点呢?
如果你不属于海边长大的小伙伴,那相信你不会知道梭子蟹还分“冷水蟹”和“热水蟹”。冷、热水蟹,名字不同,价格有差,口味更是两样。
如果你再进一步了解到,螃蟹多了,很有可能意味着接下来鱼就少了,那么,鲜美的蟹肉里,自然要多几分遗憾的味道。
所以,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梭子蟹丰收背后的原因吧。
今年放流三四千万梭子蟹
8月初,梭子蟹开捕以来,舟山梭子蟹大丰收,国际水产城里最高的单日交易量冲破了300万斤。
其实,从2008年开始,舟山的梭子蟹产量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舟山2008年梭子蟹的捕捞量为7万吨,到了2012年已经超过10万吨。今年的总量还未知,但从单产看,对比去年涨幅接近30%,比前年高了80%到90%。
人们不禁好奇,前些年还在说野生梭子蟹行将绝迹,这几年怎么一下冒出这么多?
一个可以想见的原因是增殖放流。为补充渔业资源、平衡海洋生态,从2003年起,海洋渔业部门每年都会组织增殖放流活动,增加繁殖亲体。
“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看,今年全省梭子蟹的放流量应该在3000万到4000万只区间内。”浙江海洋水产研究所所长徐汉祥告诉记者。
而梭子蟹亲体的产卵量高达100万/只,尽管作为等级不高的节肢动物,它的成活率不比鱼类,但已足够保证其数量逐年增长。
大鱼少了 螃蟹成活率高了
“现在看来,梭子蟹的成活率比过去还有所提高,”徐汉祥说,“这可能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动有关。”
除了章鱼勉强能算捕蟹好手,生性凶猛的梭子蟹在食物链上并没有明显的天敌。不过,幼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历20多次的蜕壳。在短暂的蜕壳时间里,梭子蟹就变成人们俗称的“软壳蟹”,这时候它最容易被较大的鱼类捕食。
近年来,由于捕捞过度,海里的大型鱼类越来越罕见,幼蟹、软壳蟹的生存威胁小了,成活率也相应有所提高。“这就是学术上说的高营养生物资源减少、低营养生物资源增多现象。”徐汉祥说。
此外,从上世纪末开始,舟山等地就开始在休渔措施中增加了针对梭子蟹的刺网、笼捕等捕捞作业方式,并严厉打击捕捞、销售抱卵梭子蟹行为。产量上升,和近些年来资源保护的累积效应也有关系。
高温少雨也是原因
梭子蟹产量大增,和今年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关系。
梭子蟹主要摄食双壳贝类,其次为小鱼、甲壳类生物,偶尔也摄食水藻嫩芽。它通常白天潜于泥沙中,傍晚和夜间四处游动并大量摄食。
梭子蟹最适宜生长海水温度是25℃~28℃,最适盐度25%~30%。养殖螃蟹的人知道,在这个区间内,温度、盐度升高对梭子蟹的繁育生长有促进作用。
今年夏天以来,避暑胜地舟山也有突破40℃的高温天气,海水温度也一直保持在梭子蟹生长区间内。
更重要的是,很多上游地区的高温少雨天气,造成入海河流所带来的淡水减少,因此舟山近海海水盐度稍稍上升,螃蟹繁育的活跃度也有所增加。
“如果适量再来些弱台风,带来更多的饵料,梭子蟹的数量恐怕还要增多。”徐汉祥表示。
“热水蟹”隐忧
这么多的梭子蟹,会不会对海洋环境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造成生态系统失衡?
其实倒不必顾虑。不要忘了,梭子蟹最大的天敌,其实是人类。
“不用担心梭子蟹会造成生态影响,首先它是固有生物,并非外来引进;其次,我们有强大的捕捞力量,再多的螃蟹,也能捕光。”徐汉祥说。
但是,在他看来,大丰收虽然对生态环境暂无影响,但对梭子蟹族群本身,却有隐忧。
专业的吃货知道,梭子蟹一年有两次渔汛,因此也就有了“冷水蟹”和“热水蟹”的天壤之别。
一只梭子蟹,从幼蟹到成蟹再到自然死亡的生长周期为2年。正常情况下,梭子蟹在春季产卵,此时新生的幼蟹到了八月份,就会长成“少年”,一部分会被捕捞,但个头较小,也不带蟹膏。
而没被捕捞留在海里的少年蟹,再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到了春节前后长成“青年蟹”,个头肥大不说,还长有鲜美的蟹膏。不过,和8月相比,这时的梭子蟹产量较小,价格也会更贵。
徐汉祥介绍,近年来梭子蟹对捕捞过度产生了反馈机制,它的“生物钟”发生了变化。一些梭子蟹,开始在晚秋季节产卵,经过大半年的生长,到了第二年8月,和正常的“少年蟹”一起被捕捞上岸,这就是俗称的“热水蟹”。相较“冷水蟹”的鲜肥,“热水蟹”肉质松散,口味一般,捕捞上岸后也容易死亡。现在这个季节捕捞上来的梭子蟹,正是专业吃货们不屑一顾的“热水蟹”。
“如果仅是口味有差也就罢了。我们担心的是,近年‘热水蟹’数量不断增多,会对梭子蟹族群构成产生改变。今年3到5月,我们发现,海中的‘热水蟹’亲体,比去年又上升了20%左右。而带鱼等经济鱼类,产卵期也在不断延长。”徐汉祥不无担忧地说。
舟山螃蟹卖成“白菜”
杭州的螃蟹还是螃蟹
梭子蟹泛滥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渔民增产不增收。
众所周知,这段时间舟山的螃蟹已经被卖成了“白菜价”。
渔民将梭子蟹捕捞上来,出售给经销商的价格只有每斤4块左右。渔民出去一趟,油费、人工费、渔网费都在逐年上涨,而现在这个价格,很多渔民是要亏本的。
而舟山当地水产经销商的日子也不好过,7月底8月初,活蟹的批发价还是每斤26元,这几天已经骤跌至6.5元/斤。而去年这时,梭子蟹的批发价要十多元一斤。
不过,尽管这里的螃蟹卖成“白菜”;但在杭州等地,螃蟹还是螃蟹,价格暴跌并未产生太大的连锁反应。
毕竟,在舟山廉价至极的梭子蟹,到杭州卖得加上运费、冰块的成本,加上高温天气里,梭子蟹的“非战斗减员”不少。或许正是应了“热水蟹”较容易死亡,有摊主表示“一筐50斤的蟹,批发过来基本上有20斤是死的。”
8月19日,杭州近江水产批发市场最好的梭子蟹价格,零售单价为45元/斤,次一些的也要35元/斤左右,而批发价也多在20元/斤上下。“零卖二十来块的梭子蟹也有,但都不是好蟹。”摊主们表示。 (徐文奇 朱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