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潘德炉院士建议并立项的“长三角沿海水质遥感实时监视和速报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浙江海洋水质遥感系统建设”两个项目近日正式启动。该项目启动后,将利用卫星紧盯江苏、浙江、上海沿海,对其水质变化实行高频率、大范围监视。科研人员将通过卫星发回的两省一市沿海海面图,对海洋水质环境进行监视和速报研究。
“长三角”处于我国东部沿海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是我国最大的综合经济区,被称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动力”。然而,近20年来,长江流域污染物排海量剧增,使得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环境恶化:产卵场和育幼场严重退化,近海渔业生产能力下降,近海重要渔场功能渐失;海洋灾害(赤潮、溢油、风暴潮等)频发;大型工程的负面影响正日益凸显;海域使用及资源开发管理无序、无度,海洋环境问题现已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潘德炉院士在近两年里,曾先后向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和副省长茅临生建议:配合浙江生态省建设,对沿海水质进行遥感监视。这一建议引起省委和省府的高度重视,并被首选立项。据潘院士介绍,该项目一天可接收中、美等国9颗不同卫星的信息,可为两省一市提供急需的沿海水质实时监视和速报的关键技术和软件模块,将在两省一市的不同预警系统中应用。系统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海洋生态预警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长三角”沿海绿色生态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出色成果将为全国省市间区域科技合作起到示范作用。
据悉,这一项目由潘德炉院士担纲,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牵头,有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浙江大学、上海市海洋局、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参与。预计项目完成时间为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