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和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在厦门分别组织专家对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省重点科技项目—《清洁型降污合成柴油技术研究》及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局科技项目—《南方牙鲆原种培育研究》进行成果鉴定。
《南方牙鲆原种培育研究》项目首次对我国南方海区野生牙鲆进行驯养、促熟、催产和育苗等系列研究。课题组以活鲻鱼苗诱导亲鱼摄食,亲鱼驯养诱导期间成活率100﹪,亲鱼自然产卵受精率82.32﹪、孵化率92.0﹪,两年共成功培育出平均全长4.97cm幼鱼83.09万尾,育苗成活率平均达28.26﹪;以小球藻和营养强化剂分别对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进行营养强化, 有效地改善牙鲆饵料营养效果,降低鱼苗的“白化”率(小于10﹪);首次摸清南方海区野生牙鲆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掌握了其繁殖季节和产卵水温(16.2℃~19.5℃)。该项目总结出一套南方海区牙鲆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规程,其成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清洁型降污合成柴油技术研究》项目发明的“隔膜法”与“中和热缩法”等生产工艺,解决了“稳定”与“互溶”两个关键技术难题,为合成柴油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保证,并形成一定规模生产能力。生产出的清洁型降污柴油与普通0号柴油相近,色泽相近,清澈透明,可与普通柴油任意比例互溶,降污率与相对节油率均达到30%以上, 稳定期超过17个月,达到流通要求。该研究成果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两项成果在研期间经济和社会效益较显著,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省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外经外事处要求课题组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深入研究, 完善现有成果, 重视成果的开发与转化,为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服务。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