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整是我国传统的美食补品,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扩大,龟鳖已由过去单纯的养殖和鲜活品销售已发展到目前的科研、养殖、加工、贸易、服务等一条龙产业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龟鳖产业已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奔小康的高效产业之一。但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龟鳖产业也出现了不同的发展势态,为此,就我国目前龟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供参考。
一、养鳖发展平稳渐进
1、养殖产量稳中有升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养鳖产量始终在 10万吨基础上小幅上升,预计2003年可上升至15万吨左右,较2002年上升10%左右。预测 2004年还会有所上升,但幅度会更小。
2、养殖技术日趋成熟规范
养殖产量的上升与日趋成熟的养殖技术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无论在亲本培育、苗种繁殖、商品鳖养成及与之配套的饲料营养、病害防治、生态管理技术都已日趋成熟规范,特别是在提高质量的无公害养殖技术上,国家和地方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鳖的养殖生产已步人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3、市场价格贴近大众消费
鳖作为我国传统的美食补品,消费者最怕两件事:一是价格太高,想吃买不起;二是怕质量有问题,想吃不敢吃。进入新世纪后,由于产量的增加和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市场价格已从过去的每500克100元回落到平均25元左右(包括品牌),产品的质量也因有关部门的层层把关,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发现过有关甲鱼因质量问题的争端和投诉。质好量足的产品培育了市场,市场的发展又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所以说市场是产业发展的根本。
4、加工外贸逐步增加
我国龟鳖产品的加工,起步较早,但因传统的鲜食习惯和上世纪末假冒产品暴光使加工业的发展步履艰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工业化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鳖虽是美食补品,但宰杀麻烦烹饪费时,人们对加工产品开始有所关注。到新世纪初,我国甲鱼的粗、深加工产品已有几十种,如上海梅林的红烧甲鱼罐头、浙江的晶磊鳖血丹、明风香辣甲鱼块、海南养身堂龟鳖丸、椰岛鹿龟酒、河北的鳖甲酒、江西的红烧龟肉坛等等。
鳖的外贸出口,主要为日本和韩国等周边国家,量虽不大,但也在逐年增加,其中浙江天海园2003年出口日本百余吨,离岸价20美元/千克,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5、区域布局更趋合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上下曾出现了东南西北中,工农商学军,要发财快养鳖的一哄而上盲目发展风潮,使一些本来当地市场、环境和经济条件都不适合发展的地方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布局也在遵循市场发展的变化而改变,如养鳖业最初的产区主要在我国的湖北、湖南、河南、广东和台湾省,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养殖主产区已逐步移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以浙江杭嘉湖地区发展最快,2003年浙江的养殖量近2亿只,超过了全国总产的一半以上,江苏目前也有规模1000万只的大型养鳖场,而广东则是我国继浙江后的第二养鳖大省。
6、存在问题
我国养鳖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种苗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养殖生产的甲鱼苗种65%来自境外,数量上亿只,特别是工厂化养殖的苗种有85%由入境的受精卵孵化,所以我国苗种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本土品种的提纯复壮和良种基地建设缓慢滞后,另一方面是境外的受精卵进入我国市场几乎无人管理。最后的结果是外边的挡不住,自己的也越来越杂。所以中华鳖良种基地的加快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二是行业管理问题,目前我国各地的行业协会组织不少,但发挥的作用还有待增强。笔者曾到日本上野考察,日本农业协会对会员的服务不但范围广,工作也真可谓细致入微,协会管理者也都是年富力强的专业人员,很少有官方干预。他们从市场到种养,从质量的把关到产品的流通及资金的融通都能服务到家。养殖户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很少有人为风险,产业发展也相对较平稳,所以很有借鉴之处。
二、养龟业风险显现
我国人工养殖的龟类,真正形成规模产量的,主要是巴西彩龟和草龟两种。龟的价值虽高,但它的消费市场却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就目前市场上销量较大的食用彩龟和草龟来说,主要也在我国的广东和湖北,而且民众消费很少,这是与龟本身可食部分相对较少和不能上一些喜庆宴席有关。所以养龟就很难象养鳖一样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然而2003年的养龟业似乎更是个多雨之秋。首先是乌龟,因林业部发布了[2003]121文件,将我国本土的乌龟排除在可经营驯养利用的野生动物之外,使其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国家禁养禁销动物。据了解,文件发布后上海、成都、南京等城市农贸市场的鲜活乌龟被有关执法部门彻底查处,使一些经销商再也不敢把乌龟输入市场,乌龟的商品价也从年初的每500克75元跌到年底的50元以下,商品交易也很快从公开转入地下。据不完全统计,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养殖户有上千家,而刚刚打开的出口大门也因这一纸文件被封死。近来,已由全国最大的乌龟养殖基地江西金龟王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费成益牵头十几家养殖企业向全国人大申诉,并呼吁有关部门对我国乌龟的驯养和经营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要求对有关文件作出既有利保护野生资源又有利于养殖发展的方向调整。所以对乌龟的养殖是继续封堵还是放开,还有待观察。
对于国家允许养殖营销的外来品种巴西彩龟,由于有生长快、成活率高、工厂化控温养殖周期短等优势,被一些地方盲目地列为快速发展当地经济的重点产业工程,使上半年苗种的价格从过去的每只4元一下涨到11元,然而市场是检验产业发展是否良性的试金石,有限需求的龟类市场对迅猛增长的供应回报是价格从年初的每500克22-25元降到15-16元,而且销量有限,彩龟养殖户亏损已成定局。
另一种国家允许养殖经营的外来龟品种鳄龟,因亲龟育成时间较长,加之引进后一般都以炒种为主,所以国内还未有一定规模的繁育和商品基地,目前在一些人的炒作下,使大部分养殖者如同雾里看花,无可适从。而昂贵的商品价格也只是广大民众可望不可及的奢物而已,所以要形成市场为期还远。
尽管如此,养龟仍是很有前景的养殖业,但发展须慎重有序切不可一哄而起。
三、今后发展趋势
笔者从近年来我国龟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再综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来粗浅地分析一下今后我国龟鳖产业的发展新特点,供大家讨论。
1、产业发展会更趋平稳良性
经过几十年的风雨经历,2004年后我国的龟鳖产业发展会更趋良性和平稳,今后5年内养殖产量会稳定在年产20万吨左右,养殖成本会控制在每公斤30元左右,市场价格会更贴近大众消费水平,基本形成一个养者有利润,食者买得起的良性局面。
2、产业合作化势在必行
随着龟鳖产业的向前发展,行业内以合作社形式的产业合作化已势在必行。目前,龟鳖产业的经营主体虽巳从过去的国营和集体为主转化为机制灵活的私营为主。但大多是些规模小、经营周期长且形式单一的农民养殖户,一旦市场波动,受冲击的首先是这些弱小的养殖户,如2003年同样养殖巴西彩龟,在市场高价买苗养殖的农户大多因商品价格的下跌而亏损,但那些有自繁、自养、自销能力的大企业因自繁的廉价苗种而抗住了商品价低的冲击。所以,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起来组成具有科研、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体系的产业合作社,将是今后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3、产地区域和养殖模式会有所改变
随着今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乡一体化、都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几年后龟鳖的养殖产区有可能转移到这些地区的临近省市,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周边的安徽、江西等,珠江三角地区周边的福建、广西等。原因是经济发达地区今后的土地会更加紧缺,电力等能源会更加紧张,养殖水源和生态环境会更加恶化,而人们对养殖产品的要求却会越快越高。
随着产业发展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龟鳖养殖的主要模式也将改变为工厂化培育苗种,室外池塘混养商品的模式为主。
4、产品加工会有新突破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人们对龟鳖产品价值认识的提高,产品加工有望新的突破,预计5年后鲜活龟鳖的加工率由现在的近8%提高到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