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虾类市场在第41周(10月6日—12日)迎来多重冲击:印尼面临美国FDA新的放射性检测要求、厄瓜多尔陷入全国抗议导致供应受限,而中国节前消费高峰叠加台风影响,虾价持续上扬。多重因素交织下,全球白虾供应链再度陷入震荡。
印尼“核检令”引发价格暴跌
印尼白虾价格在第41周大幅下跌,原因是美国FDA宣布自10月31日起,所有印尼出口至美国的虾类产品必须满足新的放射性同位素(铯-137)检测标准。此前,印尼企业 Bahari Makmur Sejati(BMS) 因其集装箱中被检测出微量铯-137而遭全面暂停出口。
受此影响,印尼东爪哇地区30头白虾塘头价下跌2000印尼盾/公斤(约0.12美元),40头也下降1000印尼盾/公斤。水产企业顾问Gerry Kamahara指出:“加工商观望情绪浓厚,收购大幅减少,农户被迫低价抛售大规格虾。”
目前业内对FDA截止日期的理解仍存在混乱——若要求“到港”时间在10月底前,几乎无法实现。业内人士直言:“这已形同事实上的贸易禁令。”目前,爪哇与楠榜两省——印尼99.9%的对美虾出口来源地——正陷入出口停滞。
厄瓜多尔供应链被抗议拖累
厄瓜多尔方面,在总统丹尼尔·诺沃亚削减柴油补贴后,全国10个省份爆发抗议,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多家加工厂反馈称,饲料和鲜虾运输受阻,虾价在大型规格段出现反弹。
本周,20/30头规格上涨0.05美元/公斤,30/40和40/50规格各涨0.10美元/公斤,而70/80和80/100规格则下跌0.10美元/公斤,显示出市场的“大小分化”。一位养殖户表示:“饲料短缺、运输中断、成本上升——这让我们面临更高的生产压力。”
中国节前虾价全面上涨
中国成为本周全球虾价上涨的最大推手。受中秋与国庆“黄金周”双节叠加影响,主要产区虾价大涨。广西地区60头规格上涨4元/公斤(约0.56美元),广东、江苏、山东等地上涨1-2元/公斤。
业内人士表示,节前餐饮、零售渠道大量囤货,加上“塔巴”和“马特莫”台风破坏南方温棚养殖区,造成大规格虾供应紧张。广东海大集团已建议养殖户“尽早出虾”,以避免节后需求回落。
印度与越南维持高价格局
印度安得拉邦地区虾价本周持稳,尽管8月底美国加征50%关税的阴影仍在。大型虾仍维持溢价,但出口商普遍观望年底谈判结果。相较之下,越南加工厂继续上调30头与100头规格虾价,以吸引原料供应;越南大规格虾现价比中小规格高出约22%,创年度差价新高。
泰国虾价则连续数周持平,60至80头规格维持年内高位。
全球价格格局分化加剧
截至第41周,UCN全球白虾60头均价指数为 3.63美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略低。中国、越南和泰国虾仍较印尼、印度和厄瓜多尔高出约30%。
未来数周,市场仍将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印尼核检政策可能引发出口中断,厄瓜多尔国内动荡或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而中国节后需求回落及台风风险仍将影响价格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