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境内太平洋牡蛎泛滥 正寻求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发布日期:2017-06-01 浏览次数: 分类:动态

据“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报道,随着丹麦海滩日渐被一种外来贝类物种所占据,丹麦驻北京大使馆官员近来采取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找出路步骤,即,在“新浪微博”上发帖兜售其本国不太受欢迎的“太平洋牡蛎”。事实上,最近几年数以百万计的太平洋牡蛎正在丹麦西部海岸出现。由于其贝壳过于坚硬,鸟类打不开,只能被人类收获而食用掉。鉴此,本周四(54日),大约有1.5万名中国网民迅速就此作出了回应。

另据介绍,丹麦原本就是欧洲北部牡蛎的原产地。除了本土出产的北部牡蛎之外,其水域近年来也出产从国外引进的“太平洋牡蛎”;后者有如人的手掌大小,且拥有特别厚重的贝壳,一般生长在丹麦西南部的瓦登海一带。据报道,瓦登海大约有500多吨此种外来牡蛎,并且北部的利姆海峡尤其已酿成了很大问题。据“丹麦水产资源学院”教授延斯•谢吕尔夫•彼得森披露:“这种太平洋牡蛎在丹麦境内的一些地区都能见到,它们在过去15年正以极快的速度大面积繁殖。”他认为:中国消费者应很感兴趣,这表明丹中两国民众在如何处理自然风物的观念上存在差异;“被我们视为问题的,对他们恰恰是机遇”。

据报道,中国部分企业正迅速跟进。著名电商集团-“阿里巴巴”正与杭州海关就丹麦牡蛎的进口事宜展开磋商,而“阿里巴巴”网上销售额已占到了中国境内零售总额逾十分之一。目前,北欧出产的生鲜海产品不得不通过特殊海关渠道才进入中国。因此,“天猫”也在寻求如何加快这种进口流程的方法。众所周知,“天猫”正是“阿里巴巴”为“亿滋”和“博柏利”等大型商家开设的销售平台。不过,据“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表示,生鲜牡蛎在中国并不特别流行,这一定程度是为“食品安全”所担忧。据该博览会认为,牡蛎从产地运抵中国需要6072小时,而生鲜牡蛎离水后最多只可存活1015天。

(本文有删节)

来源:摘自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17.05.18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