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对大西洋蓝鳍金枪鱼过度捕捞使资源衰退

发布日期:2016-02-18 浏览次数: 分类:动态

近日,根据“西班牙海洋研究所(IEO)”的一项研究结论认为:20世纪60年代大西洋蓝鳍金枪鱼资源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对未成年金枪鱼的青幼鱼个体进行密集捕捞所造成的;而不是之前一直被误认为的“环境因素”所致。据悉,该研究所分析了“1914年至2010年近百年间针对大西洋蓝鳍金枪鱼捕捞渔业的相关数据”,从而得出了以上研究结论。

根据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显示,自2006年“大西洋金枪鱼保护国际委员会(ICCAT)”开始对蓝鳍金枪鱼资源实施了养护、以及,ICCAT出台的金枪鱼资源恢复计划开始逐步得以落实,这才使一直被过度捕捞的蓝鳍金枪鱼资源状况总体扭转了颓势。20159月,据IEO独立评估办公室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显示,1963年,人类针对产卵期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滥捕、以及,大量捕捞金枪鱼青幼鱼所造成的超高的捕捞死亡率,成为了最终导致大西洋蓝鳍金枪鱼捕捞业走向衰退的决定性因素。另据IEO桑坦德海洋学中心研究员、上述研究报告撰稿人何塞•路易斯•科特、巴勃罗•阿本扎披露,自1949年至1962年,大约共有700多万尾蓝鳍金枪鱼的青幼鱼被人类捕捞;“这种针对金枪鱼青幼鱼的大规模捕捞生产,是造成此后金枪鱼产卵母体锐减、后代严重枯竭的主要根源”。据称,上述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水产科学与水产养殖”杂志上,其中还详列了“自1914年至2010年近百年间,针对成年及青幼龄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相关捕捞数据、以及,引用了全球各类渔业及生物学出版物的200余条相关信息资料。

直到20世纪中期,蓝鳍金枪鱼仍是大西洋东部海域最为重要的渔获物,其主要捕获的个体规格一般都在每尾40公斤至500公斤之间。然而,自21世纪开始,人们进一步采用了各种更为先进的捕捞作业方法,如.围网、延绳钓和活饵诱捕等。特别是在比斯开湾和摩洛哥的大西洋沿海一带,人们采用活饵诱捕加上大规模围网作业,使得对大西洋蓝鳍金枪青幼鱼的渔获量不断增加。仅仅十年之后,就导致欧洲北部渔场蓝鳍金枪鱼资源的急剧下降,其资源储量已处于崩溃的边缘。不过,也有人曾将其归因于环境变化因素,例如:鲱鱼和鲭鱼等金枪鱼捕食饵源的不足、或者,蓝鳍金枪鱼洄游路径发生了改变等;事实证明这并不正确。

1966年,ICCAT组织正式成立。随后,大西洋及地中海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开始对当地的蓝鳍金枪鱼资源实施了专项监管,使该物种的现状出现好转。2006年起,ICCAT通过减少“可捕总量(TAC)”、年度回收计划等措施,几乎已消除了人们对蓝鳍金枪鱼青幼鱼的滥捕,这将十分有利于这一物种的产卵种群逐步恢复。何塞•路易斯•科特认为:“如果这一情况能保持下去,则20世纪60年代失控的状态就不可能重演;而更为壮观的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产卵群体也将接踵而至。”

来源:译自•日本渔业网英文版 16.01.16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