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按照惯例,浙江省进入全面休渔期。但是今年浙江省政府做了大动作,为了重现“东海渔场”的繁盛景象,启动了史上最严格的伏休监管制度。自2014年起到2020年,“一打三整治”、减船转产和“生态修复百亿放流”三大行动,将贯穿整个修复振兴浙江渔场的计划,在浙江全省范围内展开。
所谓“一打三整治”,是指要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和违反伏休规定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开展渔船“船证不符”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污染海洋环境行为整治。
“修复东海渔场从拆解‘三无渔船’开始。”在拆解12艘“三无渔船”前,岱山县县委副书记俞福达在动员大会上说道。因为这些无船舶登记证书、无检验证书、无作业许可证书的“三无渔船”,不遵守伏休期的规定,使用违规的作业方式,是东海海面上捕捞乱象的罪魁祸首。
据统计,目前浙江省共有2万余艘有证的船,无证的船有1.2万艘。这个数字意味着东海粮仓的渔业饭,有近三分之一的羹都被这些“三无”船只分去了。唐松标告诉笔者,渔民们都知道用“三无渔船”捕鱼是违法的,但是这些年纪已经五六十岁的老渔民除了捕鱼,什么都不会做。这些船的马力普遍比较小,他们在开捕期没法和大船竞争,没法开到更远的海里去捕鱼,只能选择在禁渔期海上没有大船的时候出去捕鱼,一家人全年的收入全靠在6月份到9月份禁渔期的捕捞赚钱。
“是生计渔船啊,这是‘一打三整治’行动中最难啃的骨头。”唐松标如是说。“但别的渔民老老实实休渔,无证渔船却在出海捕鱼,这不但对渔业资源是极大的破坏,对守法渔民也是不公平的。”
对于这块难啃的骨头,在加强依法行政,规范处理违法行为的行政裁量权的同时,平衡好社会稳定和执法力度的关系是确保“一打三整治”行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据悉,舟山市岱山县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配合,在集中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的同时统筹考虑资源保护、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因素,鼓励和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加强财政对技能培训、就业补贴等扶持力度,并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让更多的渔民参加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渔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
“‘三无渔船’必须依法取缔,这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但取缔过程中对于渔民的各项扶持工作更要落实。”俞福达说道,在2017年5月31日前,岱山县将全面完成691艘“三无渔船”的取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