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渔业合作论坛在南宁召开。来自中国与东盟的相关专业人士就中国与东盟的渔业合作与发展进行了探讨。农业部渔业局、国内相关省(区)渔业协会代表、东盟国家驻华使馆商务处代表、相关国家工商会负责人、相关东盟国家主要进出口商代表等参加论坛。
论坛上,相关人员先后作了“海上丝绸之路各国渔业生产合作”、“海上丝绸之路各国渔业贸易往来”、“海上丝绸之路各国资源优势与互补情况”、“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各国渔业合作途径探讨”、“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各国渔业技术”、“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各国水产品贸易便捷通道的建立”等主题报告。
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蒋和生介绍了广西的现代渔业发展情况。2013年,广西水产养殖面积347.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319.3万吨,排全国第8位;人均水产品拥有量69.4公斤,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公斤,排全国第9位;渔业总产值383.8亿元,占大农业产值10%,排全国第10位;水产品出口量10万多吨,出口额5亿美元,排全国第7位;渔民人均纯收入1.75万元,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5万元,排全国第5位。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在发表“海上丝绸之路渔业合作思路探讨”的演讲中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渔业合作将更加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合作渠道将更加便捷,开放的市场让我国的水产品贸易更加活跃。
缅甸国际贸易促进会副秘书长刘伟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缅甸的渔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除此之外,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蔡清富介绍了总投资五亿元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的筹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