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产品出口创新高藏生意经 鱿鱼皮到内脏都能卖

发布日期:2014-07-28 浏览次数: 分类:动态

一条鱿鱼,一撮紫菜,在闽南人家的餐桌上,这不过是近海居住的一点点福利。然而,正是这对组合成就了当下泉州水海产品出口的“明星”效应。泉州检验检疫局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泉州鱿鱼、调味紫菜出口额双双突破千万美元,后者更是出现近200%的同比增长。除了海洋的馈赠,人们更应看到经营者自身的努力:做透、做好一个单品,降低成本,或是调整方向、创新产品,提高利润,这些都成为成功的范本。 

鱿鱼从皮到内脏都能卖 

网络公司:昨日,晋江市闽南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性江刚送走几位贵宾——从公司决定延伸鱿鱼产业链以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的专家教授们便成为这里的常客。最近,为了讨论从鱿鱼内脏、鱿鱼皮这些废料里提取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方案,他们已多次碰头。 

“就这一条鱿鱼,把它身体上能利用的部位都利用起来,成本控制下来,利润自然就上去了。”施性江将他的生意经娓娓道来。做了十多年的鱿鱼生意,同样是出口冻鱿鱼,学问却大不相同。根据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切分鱿鱼身体不同部位,将鱿鱼正身出口,而将不受外贸市场欢迎的鱿鱼头销往国内市场。算起来二者市场价差并不大,施性江第一次尝到了“变废为宝”的甜头。 

“但还有一个问题,鱿鱼内脏怎么办?如果不请人处理,这些内脏一天就会变质发臭。”在水产品加工厂里,每天几大车内脏被当做废料运出再正常不过了。2008年左右,本地水产企业开始依托高等院校及相关研究所开发鱿鱼内脏、鱼皮的初级提炼技术,经过初级提炼的鱿鱼废料可以作为鱼虾饲料添加剂,现在,这种产品已成功投入市场。每2.5公斤鱿鱼就可提炼出约0.5公斤的添加剂,行情好的时候,一吨添加剂可以卖到8000元左右,广销于广东、浙江一带的养虾户。 

调味紫菜出口价上升25% 

与闽南水产公司的转型思路完全不同,同样向海洋要效益的紫菜出口企业打的却是另一副牌:顺应形势,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20123月,我国对干紫菜出口退税率由原先的15%锐降为0,泉州出口紫菜产业曾一度陷入停滞,这让十多年来从事干紫菜出口的一家企业负责人周总犯了难。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紫菜,到卖干紫菜,再到紫菜深加工,数十年来周总都在跟紫菜打交道,对各种紫菜的生长习性、口味、用途了如指掌。据介绍,紫菜需要10多摄氏度的水温环境才能生长,国内只有浙江到福建东山一带海域有条件养殖。而沿线各地养殖的紫菜品种又有所不同,例如,泉州养殖的是坛紫菜,适合加工成调味紫菜,而江浙一带则主要是条斑紫菜,适合做寿司。 

“干紫菜的加工流程较为简单,通常晒干后直接包装成袋即可销售。”不过干紫菜容易含沙,口感并不算好,因此,泉州紫菜最初的出口定位是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发展中国家。退税政策的调整倒逼企业转型,经过市场调研,出口企业发现原来调味紫菜在东盟国家也很有市场,广受中高端消费者尤其是华人的喜爱。 

找准了自己的优势,周总果断放弃干紫菜,转向深加工领域的调味紫菜。2012年当年,企业一下子投入近400万元,购买调味紫菜生产设备,当年就在东盟市场引起了不错的反响。调味紫菜附加值大为提高,不仅出口价比干紫菜高25%以上,还能继续享有高额出口退税。周总告诉记者,从2012年产品转型至今,企业每年都有约30%的出口额增长。 

来源:泉州晚报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