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水产业商会共同主办的“冻熟对虾限冰令新闻发布会”于北京西南郊肉类水产品批发市场召开,本次发布会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保护消费者利益,从限制对虾过度包冰做起”为主题。来自西南郊肉类水产品批发市场和冻熟对虾生产企业代表,以及CCTV-7、北京电视台、新华社、新华网等近二十家媒体代表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和通告了两点信息:一是冻熟对虾过度包冰属于明显的商业欺诈行为,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冻熟对虾产品的包冰量多数在30%以上,更有甚者达到100%,包冰100%意味买一斤虾冰块重量就占了一半。而且,多数产品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外包装标明净含量,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过度包冰的冻熟对虾产品;二是冻熟对虾过度包冰造成了水、电、运力、物流、仓储、包装材料、燃料等资源的巨大浪费,以全行业年产50万吨计算,初步估算,生产包冰50%比包冰20%的冻熟对虾产品,直接增加生产成本7.3亿多元,加上间接成本可能超过10亿元不止。而且还增加了碳排放,污染了环境,与绿色消费趋势背道而驰。
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水产业商会执行会长蔡志清表示商会将全力推动《冻熟对虾》标准的宣贯,并积极开展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探索建立治理商业欺诈行为的长效机制。接下来,西南郊肉类水产品批发市场代表与企业代表在发言中也表示将大力支持 “冻熟对虾限冰令”活动。
本次发布会上还进行了冻熟对虾净含量测定对比实验的现场演示,工作人员购买了两份相同重量、相同规格的冻熟对虾产品各1千克,解冻后第一种产品化冰后净重为865克,包冰量16%,第二种产品化冰后净重为503克,包冰量99%,第二种产品的包冰量严重超标。
本次活动是继2013年8月31日,在北京首次启动绿色消费周,将行业过度包冰的潜规则公开后,又一次专门针对目前市场中的冻熟对虾产品过度包冰问题,向全社会宣告过度包冰侵犯了消费者利益。尤其通过这次活动,给冻熟对虾过度包冰的生产企业敲响警钟;推动企业执行《冻熟对虾》行业标准,作为行业的准入依据,来规范我国消费市场上冻熟对虾产品的质量,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引导市场有序竞争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