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海产品可持续发展基金会(ISSF)”公布了该组织针对全球金枪鱼类资源状况的最新评级报告。该评级报告汇总了全球“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RFMOs)”分片完成的相关文件,使之成为囊括当今全球不同种类金枪鱼主要种群资源科学数据的最新评级权威版本。
据悉,ISSF上一份评级报告发布于2014年4月,这次的评级报告则在相关章节中加进了较为显著的更新内容,其重点标题如下:
▼美洲热带金枪鱼种群的现状与管理;
▼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的管理工作概要;
▼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面临的金枪鱼资源短缺状况;
▼整个太平洋范围内面临的金枪鱼资源短缺状况。
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是针对“太平洋大眼金枪鱼资源(东太平洋和中西太平洋)的评级结果”。这一次,针对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群系的丰度评级为“资源充足”,其资源评级则为“绿色评级”(资源为健康);但针对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的捕捞生产则为“橙色级别”(资源被过度捕捞、相当于MSY水准)。此外,依据最新的科学评估,已厘清了全球23种主要商业捕捞金枪鱼当中,有6种为长鳍金枪鱼、4种大眼金枪鱼、4种蓝鳍金枪鱼、5种鲣鱼和4种黄鳍金枪鱼。该报告在得出了汇总结果的同时,也通过“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RFMOs)”分别落实了监管措施。此外,该报告考虑从三个方向的因素,以基本相似的判别方法摸清了全球23种金枪鱼资源的现状与管理状况,并分别作出了三种判别;即:资源现状丰富、正在加以开发/管理(捕捞生产)、以及,环境受到了影响(混合捕捞)。
据该报告披露,以2012年为例,全球主要商业捕捞金枪鱼年产量总计为460万吨。其中,鲣鱼占到56%,比例最高、其次是黄鳍金枪鱼,占28%、大眼金枪鱼占10%、长鳍金枪鱼占6%、蓝鳍金枪鱼仅占到1%。但从全球角度看,占金枪鱼总体资源量52%的是健康和充足的,占39%已被过度捕捞;而余下的9%则正处于中间水平。然而,从捕捞生产角度看,其中占43.5%的金枪鱼资源因人类的监管而面临较低的捕捞和死亡率,占到17.4%的正经受过度捕捞;而占到39.1%的比例虽受到了人类的监管,但其捕捞和死亡率却很高。不过,从总体渔获量角度看,全球占86%的捕捞产量是来自健康的金枪鱼资源。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忽略这样的事实,即.全球鲣鱼这单一资源给世界金枪鱼年产量的贡献超过了一半以上,而且还一直保持着健康资源的局面。与之相反,全球占绝大多数的蓝鳍金枪鱼种群、以及,全球6个长鳍金枪鱼种群中的2个种群已被确认为“过度捕捞”,尽管其产量在世界金枪鱼年产量中只占到很小一部分。
据介绍,“国际海产品可持续发展基金会(ISSF)”每年都发布两份针对金枪鱼种群资源的评级报告,以便为各国政府提供一份清晰的决策依据;同时,也是为能确保金枪鱼种群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一针对全球金枪鱼资源的“综合分析与权威评级”,可作为ISSF一项绩效指标,它充分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地区金枪鱼种群资源的真实现状。因此,人们可将其作为改善金枪鱼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工具,不但解决问题,还能把它运用于需要我们更多关注和期许的其它领域。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译自 日本渔业网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