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水产品标识准入试点增至11个

发布日期:2013-06-20 浏览次数: 分类:食品资讯

 

 

广东佛山配“身份证”的水产品将逐渐增多。佛山水产品标识准入制度自51日开始试点,凡进入试点市场的水产需有“身份证”,即追溯码。昨日,市农业局表示,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新增五海水产、弘顺鱼场等7家企业,将试点范围增加至11个。截至目前,佛山已编发录入追溯码4463户。

成效 覆盖全市“三鱼”80%流通量

为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防止部分养殖户添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佛山市从51日起试行了水产品产地标识准入制度,凡进入4个试点市场的桂花鱼、黄骨鱼、生鱼必须有可溯源的“通行证”。

昨日,市农业局渔业科表示,将在原来4个市场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新增水产物流企业7家。渔业科科长梁成坚表示,这7家企业生产的桂花鱼、黄骨鱼、生鱼占佛山市场流通量的80%。据了解,2012年佛山的淡水鱼总产量约57万吨,其中的产量为4 .2万吨,生鱼5.7万吨,黄骨鱼1.56万吨。

难题 有散养户把鱼运往广州

梁成坚表示,试点实行一个月以来,也遇到一些困难,比如下面基层对试点工作不够重视;养殖户分散,指导服务未完全到位;另外,个别养殖户和“鱼中介”认为添加标识比较麻烦、怕承担质量安全风险,因此对标识市场准入制度有抵触情绪。“有些散养户就会觉得,既然鱼进这个市场需要通行证,那我干脆就不进这个市场,去别的市场好了。”梁成坚说,例如南海的环球水产品市场,因为距离广州黄沙水产品市场近,因此实行产地标识准入制度后,也有一些经营户将鱼运往广州的分店销售。“因此要继续扩大试点范围,这样对企业和市场都比较公平,也希望广州能尽快建立相应的制度。”

据统计,目前,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行,全市共编发录入追溯码4463户,其中:禅城区2户,南海区2336户,顺德区776户,高明区395户,三水区954户。

[知识小讲堂]

溯源码怎么读?

鸡鸭的“身份证”看“脚环”;猪的“身份证”是“耳钉”,水产品的“身份证”如何戴身上?据悉,水产品目前的“身份证”为追溯码,即一组的编号。

据了解,追溯码由所在地邮政编码和养殖单位注册备案号两部分组成,共10位。邮政编码为养殖场所在地的乡镇一级或街道的邮政编码,数字6位,养殖单位注册备案号4位,由县级渔业部门在登记备案时生成,从0001开始至9999

顺德的编码方式与其他各个区的编码方式有不同,其他各个区是一个编码对应一个养殖户,顺德是每一个编码对应一个鱼塘,故这个追溯码一经制定,不管鱼塘是否换了承包养殖户,都可实现水产品可溯源。(郭文杰 何帆燕)

[试点范围]

原有的试点:桂江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中南农产品批发市场、顺德大洲水产批发市场、南海环球水产交易市场四大淡水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

新增的试点:禅城区的南庄顺记冰店(水产)、南海区的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广东五海水产有限公司(勇记鱼场)、林记水产行、剑大水产行、六海水产品有限公司以及顺德区的弘顺鱼场,共7家。

 

来源:南方都市报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