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之乡要拥有品牌软实力

发布日期:2013-02-01 浏览次数: 分类:资讯

 

 

福建省水产资源丰富,企业众多,但1400多家水产加工企业却未能出现影响全国市场的强势品牌。经过反思,福建水产准备走出品牌困境。去年末,福建渔业部门提出着力打造宁德大黄鱼、莆田南日鲍、福州金鱼、福州鱼丸、漳州石斑鱼、连江官坞海参六大原产地品牌,这是福建水产企业走向品牌化的标志性事件,福建水产将迎来全新的品牌发展机遇。

品牌困境

福建水产量约占全球的1/20,全省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158.5公斤,是个不折不扣的水产生产和消费大省。例如福建鲍鱼占全国产销量的80%;福建海参产业在短短三年内迅猛发展,对大连、山东海参市场份额形成了威胁。福建水产中,大黄鱼、鲍鱼、海参、对虾、紫菜等品类产量大,品质好,市场占有率高。这一方面得益于养殖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得益于流通业的成熟。由于支撑福建水产销售的主要力量是福建籍经销商,遍布全国的福建籍水产商家可能掌控了国内水产批发近60%的市场份额,福建水产超过90%的产量通过流通渠道流向全国市场,使得福建水产业缺乏品牌化的运作和领军企业的带动,因此形成了福建水产的产量大、产值低,产品强、品牌弱的尴尬现状。

与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等地的水产品牌相比较,在福建水产企业中,没有出现全国性的领军品牌。品牌弱一方面源自于福建企业在渠道流通上的成功,另一方面源自于福建水产企业普遍缺乏品牌创新、营销创新的意识。如福建海参、大黄鱼、鲍鱼、紫菜、对虾等大宗水产品都是一哄而上,由于缺乏加工产业配套,缺乏品牌化运营,缺乏对接市场的产业路线设计是福建水产品牌叫不响的主因。

品牌突围

尽管福建拥有诸多的水产品“之乡”的称号,但是品牌增值效应差,推广无力。宁德大黄鱼、连江鲍鱼、南日岛鲍鱼等品牌等公共品牌,既缺乏有效的品牌推广,也缺乏有力的公共品牌管理,无法引领养殖户、企业实现品牌化营销。

福建水产的品牌突围,实际上就是提升福建水产软实力的突围。提升水产业软实力的关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提升福建水产业发展理念。建立可持续、品牌化、高效益、综合化的发展理念,并且得到各级渔业部门的重视。

第二,提升福建水产品牌建设水平,借鉴、引进国内水产公共品牌成功案例,学习、模仿各大水产领军品牌的产业战略、品牌战略、产品战略,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养殖品牌、加工品牌、市场品牌,打造具有全国性优势的品类品牌、产品品牌。突出福建水产的差异性,创造品牌优势,创建溢价优势是福建水产与山东蓝色经济、辽宁水产品牌竞争的软实力。

第三,强化福建水产形象与文化建设。福建水产的量大、价低、粗放型的流通形象,需要在产业品牌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中改进、提升。着力塑造科学养殖、环保养殖的产业形象,塑造特色公共品牌形象,打造品类品牌、市场品牌形象,让形象成为福建水产价值提升的驱动力,从而带动福建水产品营销组合升级,营销布局升级,营销管理升级。多元化的、深具闽海地域特色的产业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将为福建水产品牌的增值添砖加瓦。

来源:中国渔业报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