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鲎实现规模繁育 日前孵化20多万个鲎卵

发布日期:2006-08-08 浏览次数: 分类:技术

     一种3亿多年前就在地球上生活的海洋生物实现了规模繁育。专家说,这意味着可以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增加其正在迅速减少的资源。
  广西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广西自然基金项目“广西中国鲎资源恢复和合理利用途径的研究”科研小组,在去年小规模育苗的基础上,今年经过半年多的3个批次的对比试验,采用最新繁育模式,日前成功孵化了20多万个中国鲎卵。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正在孵化的鲎苗,如黄豆大小,一些正在卵膜里面翻转,还有些已蜕去了卵壳。课题组负责人李琼珍介绍,育苗过程采取了药物控制和保持适当密度、水流、光照等技术手段,鲎卵孵化率达90%,这表明规模化繁育中国鲎苗种的技术已经成熟。
  鲎是一种古老的生物,早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就生活在地球上,至今仍保持其形态,因此有“活化石”之称。现在世界上的鲎只剩下4种,其中分布在中国福建、广东、广西的中国鲎(又名东方鲎)最为常见。
  鲎的血液因含有铜离子显示蓝色。从这种蓝色血液中提取的“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受细菌感染;它还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和食品工业中,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
  这种外形有点像龟的生物,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沿海资源仍很丰富,浙江,福建和北部湾的广西、广东、海南,均有鲎的分布。在广西北部湾的北海市,成群结队的鲎爬到沙滩上产卵是当地渔民津津乐道的故事。
  但中国的鲎资源现在已经急剧减少。由于填海造地、滩涂开发等原因,鲎失去了赖以生息的浅海沙滩;近年来大量出现的甲壳素加工厂,直接导致了鲎数量的锐减。
  目前,中国沿海省(区)已将鲎列为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著名生物学家潘文石呼吁,对鲎的保护迫在眉睫,不要让流淌了3亿多年的“蓝色血液”枯竭了。(新华网)]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