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于1995年引进人工配制海水罗氏沼虾苗种繁育技术,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罗氏沼虾育苗基地,苗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年产量70余亿尾。从2001年始,我市一些育苗企业也相继发生了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给育苗企业及养殖户造成了重大损失,成为罗氏沼虾虾苗及商品虾生产最大的障碍,2001~2003年平均发病率34.0%,平均每年减少育苗量达10亿尾以上,减少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 湖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主持了湖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吸取全国各地区在防治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本地区的发病规律和防治经验,在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原研究和诺达病毒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病毒病的特性,提出并实施了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预防和控制的四条措施,即:①采用合理的育苗方式,实行科学的管理。②病毒检测技术的应用。③淘汰劣质种苗及场址严格消毒。④引进无病原的原种及良种虾,更新现有品系。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在我市的应用,有效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期间,项目检测区发病率从2003年的54.5%下降到2004年的16.7%和2005年的0%;育苗量从2003年的50亿尾增加到2004年的73亿尾,2005年达到74.4亿尾;虾苗产值从2003年的5250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7665万元, 2005年尽管虾苗价格大幅下跌,产值仍达5580万元。两年累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1200万元。经专家评定,该项目在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综合防控技术方面总体水平国内领先。(沈乃锋)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