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黄海海域首次出现链状亚历山大藻赤潮

发布日期:2004-11-24 浏览次数: 分类:技术

  9月25日,笔者在位于辽宁省大连黄海海域的金石滩黄嘴子湾常江嘴外养殖海区考察发现,局部海区水色发褐。笔者现场采样检查确认,继对鱼类养殖危害极大的古老卡盾藻赤潮于9月6日在大连首次亮相之后,对贝类养殖危害极大的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catenella赤潮也在大连首次抛头露面。   

  链状亚历山大藻与同属的塔马亚历山大藻A.tamarense均为生产麻痹性贝毒的有毒浮游生物。这2种亚历山大藻所生产的麻痹性贝毒蓄积于摄食这类藻类的双壳贝类,导致贝类毒化,引起高死亡率的人体食物中毒。这2种亚历山大藻所造成的贝类毒化现已成为食品卫生和贝类养殖上的重大问题。   

  在日本,链状亚历山大藻和塔马亚历山大藻以往多发生于北海道和东北地区,而近年也已广泛见于西部地区。其发生数量虽说不多,引发赤潮也不多见,但是,哪怕每毫升几十个细胞也能引起贝类毒化。在日本,链状亚历山大藻和塔马亚历山大藻每年反反复复发生,在北海道和三陆海岸频繁引起虾夷扇贝等双壳贝类毒化,导致其中止上市,而且,近年也引发濑户内海牡蛎和菲律宾蛤仔毒化。近30年来,不仅在日本,在全世界,链状亚历山大藻和塔马亚历山大藻等亚历山大藻异常发生与随之产生的双壳贝类毒化和被害均见多发化,广域化。   

  链状亚历山大藻不仅对养殖贝类有害,而且,在日本宫崎县北浦,链状亚历山大藻赤潮也曾引起养殖五条鱼师和真鲷大批死亡,室内培养也已证实该藻含有危害鱼的毒性物质。   

  链状亚历山大藻细胞呈球形,稍横长,直径约30微米。细胞总体黄褐色,但由于有核,中央带状无色。依据日本文献记载,该种除单细胞之外,也形成2细胞或4细胞链状群体,个别形成8细胞以上链状群体。而依据笔者此次观察,在作为原因生物引发高密度赤潮期间,该种多见8细胞或16细胞链状群体,并时见32细胞链状群体,个别形成36细胞链状群体,单细胞个体和2细胞或4细胞链状群体所占比例不大。在镜下活体观察期间,群体时而迅速分崩离析,或散落为单细胞,或断裂为2细胞和4细胞链状群体。   

  链状亚历山大藻夏秋发生,有时形成赤潮。一般通过二分裂增殖,但在增殖盛期进行有性生殖,形成合子。合子大于营养细胞,色发黑。所形成的合子约于1周内变成孢囊。孢囊于海底休眠数月以上,一旦成熟,即可萌发。链状亚历山大藻若是作为浮游生物一度出现,消失后也会在海域留下孢囊,以致每年复发。   
  链状亚历山大藻出现水温范围12~26℃,最适水温16~22℃,最高增殖分裂速度为1天1次,孢囊在10~25℃温度范围内良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20℃。   

  链状亚历山大藻虽说分布广泛,但在我国尚无该藻赤潮发生报道,此次笔者所见链状亚历山大藻赤潮不仅为大连首例,而且为全国首次记录。   

  此次链状亚历山大藻赤潮发生水温约21℃,发生海区养有海湾扇贝,并近邻内湾牡蛎、海湾扇贝、虾夷扇贝浮筏养殖海区。作为原因生物,在此次赤潮发生海区表层,链状亚历山大藻以纯培养状出现,细胞密度高达每毫升2000个左右。   

  由于链状亚历山大藻毒性因发生季节而异,此次赤潮所造成的危害还难说清,但是,此次链状亚历山大藻赤潮严重发生提醒我们,在我国,广大海水贝类养殖业者也应对链状亚历山大藻赤潮保持高度警惕。 
2000个左右。  &nbsp;<BR><BR>  由于链状亚历山大藻毒性因发生季节而异,此次赤潮所造成的危害还难说清,但是,此次链状亚历山大藻赤潮严重发生提醒我们,在我国,广大海水贝类养殖业者也应对链状亚历山大藻赤潮保持高度警惕。&nbsp;<BR>ºÌ壬µ¥Ï¸°û¸öÌåºÍ2ϸ°û»ò4ϸ°ûÁ´×´ÈºÌåËùÕ¼±ÈÀý²»´ó¡£ÔÚ¾µÏ»îÌå¹Û²ìÆÚ¼ä£¬ÈºÌåʱ¶øÑ¸ËÙ·Ö±ÀÀëÎö£¬»òÉ¢ÂäΪµ¥Ï¸°û£¬»ò¶ÏÁÑΪ2ϸ°ûºÍ4ϸ°ûÁ´×´ÈºÌå¡£¡¡¡¡&nbsp;<BR><BR>¡¡¡¡Á´×´ÑÇÀúɽ´óÔåÏÄÇï·¢Éú£¬ÓÐʱÐγɳೱ¡£Ò»°ãͨ¹ý¶þ·ÖÁÑÔöÖ³£¬µ«ÔÚÔöֳʢÆÚ½øÐÐÓÐÐÔÉúÖ³£¬ÐγɺÏ×Ó¡£ºÏ×Ó´óÓÚÓªÑøÏ¸°û£¬É«·¢ºÚ¡£ËùÐγɵĺÏ×ÓÔ¼ÓÚ1ÖÜÄÚ±ä³ÉæßÄÒ¡£æßÄÒÓÚº£µ×ÐÝÃßÊýÔÂÒÔÉÏ£¬Ò»µ©³ÉÊ죬¼´¿ÉÃÈ·¢¡£Á´×´ÑÇÀúɽ´óÔåÈôÊÇ×÷Ϊ¸¡ÓÎÉúÎïÒ»¶È³öÏÖ£¬ÏûʧºóÒ²»áÔÚº£ÓòÁôÏÂæßÄÒ£¬ÒÔÖÂÿÄ긴·¢¡£¡¡¡¡&nbsp;<BR>¡¡¡¡Á´×´ÑÇÀúɽ´óÔå³öÏÖˮη¶Î§12~26¡æ£¬×îÊÊË®ÎÂ16~22¡æ£¬×î¸ßÔöÖ³·ÖÁÑËÙ¶ÈΪ1Ìì1´Î£¬æßÄÒÔÚ10~25¡æÎ¶ȷ¶Î§ÄÚÁ¼ºÃÃÈ·¢£¬×îÊÊÃÈ·¢Î¶È20¡æ¡£¡¡¡¡&nbsp;<BR><BR>¡¡¡¡Á´×´ÑÇÀúɽ´óÔåËä˵·Ö²¼¹ã·º£¬µ«ÔÚÎÒ¹úÉÐÎÞ¸ÃÔå³à³±·¢Éú±¨µÀ£¬´Ë´Î±ÊÕßËù¼ûÁ´×´ÑÇÀúɽ´óÔå³à³±²»½öΪ´óÁ¬Ê×Àý£¬¶øÇÒΪȫ¹úÊ״μǼ¡£¡¡¡¡&nbsp;<BR><BR>¡¡¡¡´Ë´ÎÁ´×´ÑÇÀúɽ´óÔå³à³±·¢ÉúË®ÎÂÔ¼21¡æ£¬·¢Éúº£ÇøÑøÓк£ÍåÉȱ´£¬²¢½üÁÚÄÚÍåĵòᢺ£ÍåÉȱ´¡¢ÏºÒÄÉȱ´¸¡·¤ÑøÖ³º£Çø¡£×÷ΪԭÒòÉúÎÔڴ˴γೱ·¢Éúº£Çø±í²ã£¬Á´×´ÑÇÀúɽ´óÔåÒÔ´¿ÅàÑø×´³öÏÖ£¬Ï¸°ûÃܶȸߴïÿºÁÉý2000¸ö×óÓÒ¡£¡¡¡¡&nbsp;<BR><BR>¡¡¡¡ÓÉÓÚÁ´×´ÑÇÀúɽ´óÔå¶¾ÐÔÒò·¢Éú¼¾½Ú¶øÒ죬´Ë´Î³à³±ËùÔì³ÉµÄΣº¦»¹ÄÑ˵Ç壬µ«ÊÇ£¬´Ë´ÎÁ´×´ÑÇÀúɽ´óÔå³à³±ÑÏÖØ·¢ÉúÌáÐÑÎÒÃÇ£¬ÔÚÎÒ¹ú£¬¹ã´óº£Ë®±´ÀàÑøÖ³ÒµÕßÒ²Ó¦¶ÔÁ´×´ÑÇÀúɽ´óÔå³à³±±£³Ö¸ß¶È¾¯Ìè¡£&nbsp;<BR>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