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协会深水试验网箱在琼验收

发布日期:2004-11-19 浏览次数: 分类:技术

    11月10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名官员、专家和企业代表会聚海南省陵水县新村港,为一睹美国大豆协会深水试验网箱的真面目和收获过程。
  在距岸约1.5海里,水深20余米的海面上,漂浮着两只试验网箱小小的“脑袋”,与以往记者见识的大口径直筒式网箱截然不同。乘船贴近观察,并结合美国大豆协会水产技术主任克里默(MichaelCremer)先生的介绍,了解到该网箱有如下特点:一是网箱结构为截顶四方锥型,箱底面积为49米2(7米×7米),箱顶面积为4米2(2米×2米),网箱垂直高度为4.5米,网箱体积约为100米3,此外还有设计精巧的锚泊系统,这种结构无疑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能。二是小体积、高密度养殖,放养密度为165尾/米3,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三是因为网箱体积小,易于操作,无需使用任何大型设备,养殖过程人鱼分离,减轻养殖者的劳动强度。美国大豆协会驻华首席代表雷天龙(PhilLong)先生还特别强调,整修养殖试验过程,喂养人工全价配合饲料,不再喂小杂鱼等补充饵料,也是对鱼类资源保护的一项举措。
  这两口试验网箱,今年7月8日下水,投放35克规格的金鲳鱼苗,至11月10日收获单体重达400~450克,每箱总产量约为6.5吨左右。记者现场所见,潜水员在试验网箱和暂养箱之间进行袖网连结(网衣上预留有95厘米开口),养殖鱼群通过“水下通道”进入暂养箱,等待起网收获。承接配合此试验项目的陵水渔民梁兴秀兄弟兴奋地告诉记者:以每斤金鲳鱼市价12元计算,扣除成本8元/斤,每个网箱可获纯利5万元。试验网箱和相关技术指导由美国大豆协会无偿提供,而收获装进了梁氏兄弟的口袋。
  近年来,发展海水深水网箱养殖,作为一个崭新亮点受到国内业界的追捧,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养殖模式比较单一,无论是从挪威等国引进技术,还是自行研究改进技术,基本上是大口径直筒式网箱模式。美国大豆协会试验推出截顶四方锥(或称“塔型”)网箱,别出新意。11月10日到场参加交流的有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魏宝振,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李应济、副厅长黄良胜,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陈继梅,广东、福建、海南三省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而美国大豆协会则由市场部经理、亚洲部主任、驻华首席代表、水产养殖专家组成豪华阵容。可见各方对此次试验的关注程度。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处长刘常标表示,省政府每年拿出几百万元来搞水产技术推广,需要寻找好的技术项目。
  当天下午的中美专家交流会在三亚市举行,问答和讨论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多钟,远远超过预定晚餐时间。集中起来有三个焦点话题:其一,该试验对水环境如水深、水质、流速有何具体要求?其二,网箱设计具有抗12级台风的能力,但是今年的第一次试验未经强台风考验;其三,该项目一旦成功推广,其经济效益需详细核算。美方专家坦陈:今年的试验虽获成功,并不能贸然推广,还需继续试验、总结、完善技术。福建省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洪明苇表示,希望美国大豆协会明年去泉州搞试验,双方当场达成协议。广东省也在会上发出了邀请。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