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原本不是养殖海蜇的季节,但11月14日,记者在宁德三都岛海堤内一片200多亩的围塘里看到,一只只晶莹透亮的大海蜇正在悠然游弋。这片围塘的塘主、三都镇里澳村农民何尔泉告诉记者,由于海蜇养殖专家在技术攻关上实现重大突破,他们今年首次在秋季试养海蜇,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这两个月每亩围塘可以增收约2000元。
因受天然水温和技术条件等限制,过去福建沿海只能在春夏两季养殖海蜇,秋冬季节一向无法养殖,市场上和酒家饭店出售的海蜇,都是干货泡的,鲜蜇十分罕见。
为填补秋季养蜇空白,宁德养殖专家苏伟星联合一些个体养殖户进行试验,摸索出一套秋季养殖的办法。今年9月,他们选择在罗源湾、三都澳、湄洲湾等海域附近大约1000亩围塘里,和养殖户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投苗70多万尾,经过2个月的管理,目前这些海蜇大的有近10公斤,最小的也有半公斤以上。
另据了解,11月初,三都围塘养殖的海蜇,经过专业人员精心挑选,捞取90只作为育苗亲蜇,在当地育苗室进行人工排卵试验获得成功,现已附板15000多片,预计明春将有3000多万尾的商品苗上市,这是福建育苗专家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第一次培育成功的海蜇苗,我省海蜇养殖户从北方引进幼苗的历史将画上句号。宁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预测,育苗技术的突破,有望使福建广阔的海域特别是三都澳一带,海蜇养殖将继大黄鱼之后,成为又一新兴的大宗水产养殖产业,带动更多养殖户增收致富。 (记者 刘益清 )
因受天然水温和技术条件等限制,过去福建沿海只能在春夏两季养殖海蜇,秋冬季节一向无法养殖,市场上和酒家饭店出售的海蜇,都是干货泡的,鲜蜇十分罕见。
为填补秋季养蜇空白,宁德养殖专家苏伟星联合一些个体养殖户进行试验,摸索出一套秋季养殖的办法。今年9月,他们选择在罗源湾、三都澳、湄洲湾等海域附近大约1000亩围塘里,和养殖户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投苗70多万尾,经过2个月的管理,目前这些海蜇大的有近10公斤,最小的也有半公斤以上。
另据了解,11月初,三都围塘养殖的海蜇,经过专业人员精心挑选,捞取90只作为育苗亲蜇,在当地育苗室进行人工排卵试验获得成功,现已附板15000多片,预计明春将有3000多万尾的商品苗上市,这是福建育苗专家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第一次培育成功的海蜇苗,我省海蜇养殖户从北方引进幼苗的历史将画上句号。宁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预测,育苗技术的突破,有望使福建广阔的海域特别是三都澳一带,海蜇养殖将继大黄鱼之后,成为又一新兴的大宗水产养殖产业,带动更多养殖户增收致富。 (记者 刘益清 )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