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各区域呈现大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发布日期:2004-11-04 浏览次数: 分类:技术

  邻近中国大陆的黄海和渤海生物区系处在北温带海的边缘,东海和南海属亚热带性质,各自呈现了大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在中国近海,黑潮流域、河口水域和上升流区也呈现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渤海 

  渤海是深入中国大陆的一个内海,面积约8万km2,最大深度70m,平均深度18m。浮游植物已记录120多种。浮游动物约有100多种。底栖植物记录100多种。底栖动物记录140多种,文蛤、褶壮蛎、中国对虾等种类生物量较大,可形成渔业。游泳动物120余种以鱼类为主,尚有少数虾、蟹类、头足类及海兽。 

  (2)黄海 

  黄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面积38万km2,平均水深44m,最深只有140m,黄海环流基本上由中国沿岸地区的黄海暖流和沿岸流所组成。主要为泥质粉砂质沉积物所覆盖。黄海处于北温带,来自寒带、亚寒带、热带和亚热带的生物种群与本地土生种汇在一起构成独特的生物区系。浮游植物已记录368种。浮游动物已记录130种,底栖动物已记录约200多种,游泳生物北部已发现219种,南部有225种,鲸类15种,鳍脚类3种、海龟4种。 

  (3)东海 

  东海面积约为77万hm2,大部分陆架区平均水深370m。最深达2719m。东海沿岸流和台湾暖流是东海浅水区域的两支主要海流。浮游植物种类在长江口附近有64种,浙江沿岸有261种。浮游动物长江口附近有81种,浙江沿岸有223种。底栖生物已记录342种。游泳生物长江口及浅海区有鱼类167种。浙江浅海区游泳生物有203种。生物量以夏季为最高。 

  (4)南海 

  南海地处热带、亚热带,面积350万km2。除大陆架区外,有面积约占30%的深海,平均水深1400m。南海北部有沿岸流和南海暖流两大流系。浮游植物在南海各不同沿海区有104~260种左右。浮游动物380种。底栖生物2861种。游泳生物1599种。南海鱼虾类特点是没有占绝对优势的种类。南海北部头足类有58种,其中常见经济种25种,南部则以珊瑚礁鱼类和热带大洋性鱼类占优势。 

  (5)黑潮流域(局部)生态系统 

  黑潮是中国海陆架区毗邻的最大流系,其热量和水量对中国陆架区浅海都有重大影响,也是世界上强海流之一。黑潮生物主要类群的生态特点多样,如浮游植物有高温高盐种,偏高温低盐种,偏低温高盐种和广温广盐种。浮游动物包括暖温带近岸类群和热带大洋类群。鱼类可分为上层鱼、中层鱼、下层鱼等。 由于黑潮的高温、高盐特性,有其指示种,特别是浮游生物指示种。 

  (6)河口生态系统 

  中国沿海有1500多条江河入海。河口及其附近水域,由于大量的淡水和陆源物质的注入,形成了独特的河口类型的海洋生态系统。中国的三大河口区-长江口、黄河口和珠江口,现已鉴定的浮游植物种类分别为64、103、224种;浮游动物为105、66、133种;底栖生物与潮间带生物分别为153、191、456和41、195、189种;游泳生物则为189、144和356种。由于河口区生态环境特殊性决定了三大河口区的群落结构有共同特点:都可分为淡水群落、咸淡水群落、海水群落三种类型。 

  (7)上升流生态系统 

  中国渤海中部,黄海冷水团区,山东半岛近海,浙江近海,闽南沿海,台湾西南,粤沿海,海南东南部都有上升流区,上升流的水文现象,形成了特定的生态系统。上升流生态系统往往具有生产力高,食物链短,物质循环快,能量转换效率高的特点。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