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进补吃鱼好

发布日期:2004-09-30 浏览次数: 分类:技术

   秋季是体弱者进补的好时机,鱼则是进补的好水产食品,不仅味道鲜美,人人爱吃,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2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鱼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祖国医学认为食鱼要讲究对症,对症吃“鱼”它的食用和医用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鲫鱼:又名鲋鱼。味甘性温,功效为利水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清热解毒等,主治浮肿腹水、产妇乳少、胃下垂、脱肛等症。 

  青鱼: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解烦等功效。食之可治疗气虚乏力,胃寒冷痛、脚气、湿痹、疟疾、头痛等症。 

  黑鱼:有去瘀生新、清热祛风、补脾利水之功效。能补肝肾、治浮肿、脚气、疥癣等症。对妇女血虚体弱、月经不调以及病人术后恢复尤有益。 

  鲤鱼:味甘性温,有利尿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肿、乳汁不通、胎气不长等症。 

  草鱼:又称鲩鱼,有青鲩、白鲩两色。味甘性温,有平肝、祛风、活痹、截疟之功效。古人认为,鲩鱼肉厚而松,治虚劳及风虚头痛,以其头蒸食尤良。 

  泥鳅: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气、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病后盗汗等症。 

  甲鱼:又称鳖、元鱼。味甘性平,全身均可入药。除肉外,鳖甲可滋阴潜阳、散结消症。甲胶还有补血、退热、消瘀的作用。鳖血能滋阴退热,适用于肺结核病人。鳖头炙灰可治疗小儿诸疾及阴脱。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以下疾病者不宜吃鱼:痛风,因为鱼类含有嘌呤类物质,而痛风则是由于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鱼,因为鱼肉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肝硬化,肝脏硬化时机体难以产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鱼、青鱼、金枪鱼等,会使病情急剧恶化,犹如雪上加霜;结核病,服用异烟肼时如果食用某些鱼类易发生过敏反应。

来源:文汇报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