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160尾挂有“沪鲟保”标志牌的野生中华鲟在上海崇明的临时疗养院里度过了被放流前的最后24个小时。今天一大早,它们就要从长江口被放流,重新开始大海巡游生活。
据了解,160尾中华鲟全部是渔民误捕上来的,因为伤病在保护区内养伤。为了标示鲟鱼的身份,它们除了要挂上铭牌外,还有120尾鲟鱼的肌肉里会被打入一粒PIT芯片,只要这条中华鲟活着,芯片就将成为证实他们是从上海被放流的“身份标识”。
上午9点半,东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来到了位于上海崇明团结沙的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基地,开始进行中华鲟体内芯片注射和挂体外铭牌的工作。
因为考虑到小鲟鱼的肌肉承受不住芯片的负荷,所有被打上芯片的都是被挑选出来的体形稍大的鲟鱼。工作人员先从水箱里把一条鲟鱼托出来,放在纱布上。微弱的电流下,不到一分钟,一条调皮乱窜的中华鲟就被麻醉了。鲟鱼挣扎了三两下后,鱼身就翻转过来,腹部朝天了。此时的中华鲟正处于晕眩状态,工作人员立即将芯片打入了中华鲟的体内。
打上芯片后,工作人员要给所有的中华鲟都挂上铭牌。打好芯片、挂上铭牌的中华鲟从水中捞出后,工作人员极其迅速地将鱼放到一个台秤上去称体重,然后放入一个有尺寸标记的水箱中测量鱼长和除去尾翼后的体长,做下记录。这份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首批救护的中华鲟的“个人档案”将完整地保留下来。今后,一旦有渔民再次误捕这些中华鲟后,通过仪器对芯片的扫描,结合这份“个人档案”,就能清晰地辨出这条鲟鱼的身份。
傍晚6点,夕阳薄暮下,中华鲟被五条一箱地装车,然后运上进行放流的小船。今天的放流,将从上午10点开始,共分5批放流。因为鲟鱼离水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所以每5分钟放流一批。
据了解,原本计划打入“GPS”定位芯片的方式放流的计划因为没有得到批准而流产。“PIT”芯片的数据只能记录中华鲟身份。每粒“PIT”芯片的价值约60元人民币,国际上,“PIT”芯片被普遍用以记录放流(放生)动物的身份,而国内采用这种将芯片植入放流动物体内进行身份标示的方式,尚属首次。
(来源:东方早报)
据了解,160尾中华鲟全部是渔民误捕上来的,因为伤病在保护区内养伤。为了标示鲟鱼的身份,它们除了要挂上铭牌外,还有120尾鲟鱼的肌肉里会被打入一粒PIT芯片,只要这条中华鲟活着,芯片就将成为证实他们是从上海被放流的“身份标识”。
上午9点半,东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来到了位于上海崇明团结沙的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基地,开始进行中华鲟体内芯片注射和挂体外铭牌的工作。
因为考虑到小鲟鱼的肌肉承受不住芯片的负荷,所有被打上芯片的都是被挑选出来的体形稍大的鲟鱼。工作人员先从水箱里把一条鲟鱼托出来,放在纱布上。微弱的电流下,不到一分钟,一条调皮乱窜的中华鲟就被麻醉了。鲟鱼挣扎了三两下后,鱼身就翻转过来,腹部朝天了。此时的中华鲟正处于晕眩状态,工作人员立即将芯片打入了中华鲟的体内。
打上芯片后,工作人员要给所有的中华鲟都挂上铭牌。打好芯片、挂上铭牌的中华鲟从水中捞出后,工作人员极其迅速地将鱼放到一个台秤上去称体重,然后放入一个有尺寸标记的水箱中测量鱼长和除去尾翼后的体长,做下记录。这份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首批救护的中华鲟的“个人档案”将完整地保留下来。今后,一旦有渔民再次误捕这些中华鲟后,通过仪器对芯片的扫描,结合这份“个人档案”,就能清晰地辨出这条鲟鱼的身份。
傍晚6点,夕阳薄暮下,中华鲟被五条一箱地装车,然后运上进行放流的小船。今天的放流,将从上午10点开始,共分5批放流。因为鲟鱼离水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所以每5分钟放流一批。
据了解,原本计划打入“GPS”定位芯片的方式放流的计划因为没有得到批准而流产。“PIT”芯片的数据只能记录中华鲟身份。每粒“PIT”芯片的价值约60元人民币,国际上,“PIT”芯片被普遍用以记录放流(放生)动物的身份,而国内采用这种将芯片植入放流动物体内进行身份标示的方式,尚属首次。
(来源:东方早报)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