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养蟹“土专家”说养蟹

发布日期:2004-09-28 浏览次数: 分类:技术

  9月24日,是相城区阳澄湖镇富荣蟹业有限公司养殖的“金澄”牌阳澄湖大闸蟹上市的第一天,让董事长俞三男最为开心的是,他今年起捕的大闸蟹平均个重由往年的160克左右增加到190克左右,净增了30克。 

  俞三男是阳澄湖畔土生土长的蟹农。1996年,他在阳澄湖中搞起了60亩网围养蟹,逐步发展到从大眼幼体到蟹种培育、养大蟹的“一条龙”,形成了160亩蟹种池、2500亩网围养殖的规模,年产成蟹160吨,被有关部门评为苏州市养蟹业唯一的“农民专家”。近年来,他潜心研究养殖优质大规格阳澄湖蟹的关键技术,攻克了一系列困扰水产专家、养蟹人多年的技术难题。 

  运用提高水温的办法,让河蟹告别“冬眠期”,延长生长期,促使河蟹增加脱壳次数,达到养大蟹的目的,是俞三男科学养蟹的一大创举。去年11月,他利用热电厂的热能,用温度来促使蟹苗进食脱壳生长,提高蟹苗的个体重量和成活率。今年春外湖水温与温室水池相近后,他把人工取消“冬眠期”、个体相对较大的蟹苗移入网围区养殖。现在起捕的结果是,放养温室蟹苗的网围区,起捕的大蟹比例比其它网围区的15%提高了20个百分点,平均个重在225克以上。 

  螺蛳是蟹的一种主要食物,养蟹人一般都要在1亩蟹池里放养500公斤左右的螺蛳,放养期常规选择在每年的4、5月里。俞三男打破了这一常规。他早在春节前就把螺蛳撒进了蟹池,因为这个时期的螺蛳处于受孕期,带着“身孕”进入蟹池后正好在蟹池排卵,无形中给蟹池增加了数倍的螺蛳,延长了蟹的食螺期。而4、5月份正好是螺蛳刚刚排卵结束,撒进蟹池500公斤就只有500公斤。俞三男说,放螺期提前也是他养大蟹的一个关键。 

  今年夏天气温高,不少网围出现了死蟹,俞三男的蟹池里却是安然无恙,他的秘诀是做好蟹池里水草的文章。水草过稀会影响蟹的“绿色食品”,过密则影响水的流动造成蟹池缺氧,并污染蟹池水质,气温一高就会造成死蟹。5月初,当其他蟹农还在往蟹池里放水草时,俞三男却组织人手以条割的形式把茂盛的水草捞出蟹池。他养殖区周边的80户示范户纷纷效仿,结果同样没有出现死蟹。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