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人工规模化育苗尚未突破 梅花鲶保护势在必行

发布日期:2004-09-02 浏览次数: 分类:技术

     梅花鲶(学名斑鱯)作为珠江水系的特有鱼类,多年来其鱼苗价格始终居高不下,5厘米规格的鱼苗至少售价3元/尾,稍大规格或者紧俏的时候甚至超过6元/尾。据了解,虽然技术上能够育出少量鱼苗,但梅花鲶的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尚未突破,目前其种苗基本上来源于江河捕捞或半人工孵化,正宗北江梅花鲶、西江梅花鲶的种苗尤其紧俏。

        在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突破之前,广东省专门成立了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该种鱼类不至于因为过度捕捞而灭绝。本月上旬,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申报的三江口梅花鲶产卵场作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报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据了解,专门为某一个鱼类种群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做法在广东省还是首次,该保护区还将是我国第一个梅花鲶产卵场自然保护区。

        珠江水系有四大名贵河鲜:鳜鱼、鲈鱼、嘉鱼、梅花鲶。其中前面两种已经可以人工规模化繁育,目前珠三角一带这两类鱼的养殖蓬勃发展;而后两种鱼人工繁殖技术已经掌握,但尚未突破人工规模化育苗关。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刺激和捕捞技术的提高,特别是灭绝性捕捞的危害,导致大量未成熟个体被捕捞出售,加剧了梅花鲶这一种群灭绝和资源衰退的进程。据怀集县农业局负责人说,绥江上游怀城段梅花鲶最高产是1968年,达到15吨,最大个体达10公斤;而到去年已下降到1.5吨,最大个体仅有1.5公斤,到目前,资源量更小,只有零星捕获量了。据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属下的科技园均对梅花鲶进行人工繁殖并获得成功,但迄今为止未能实现批量育苗。

        为了使梅花鲶不至灭绝,水产专家们对珠江流域进行大搜索(梅花鲶只产于珠江流域),数月前终于发现怀集北面的绥江上游中州河至梁村河交汇口附近是一处难得的梅花鲶聚居水域和产卵场。但是,这个目前已知的梅花鲶种苗最大采集地,近年来也只能采收1万尾~2万尾了。往日,采苗人可在该地每年捕获3万尾~5万尾梅花鲶鱼苗。不久前,怀集县农业局向有关部门正式提出了申报三江口梅花鲶产卵场为自然保护区。据悉,保护区总面积约110公顷,其中以昭平电站坝下5000米为核心区,其余河段为缓冲区和实验区,对核心区实行禁捕管理,缓冲区和实验区进行科学研究和检测监测活动。参与评审活动的肇庆渔政支队负责人介绍,他们今年启动了建立鱼类种群产卵场自然保护区的工作,计划将为卷口鱼、广东鲂、黄沙蚬、鼋等水生动物设立自然保护区。目前,他们还正在寻找其他濒危的鱼类种群,希望能为它们提供不受侵犯的保护区。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