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月12日下午,怀集县申报三江口斑鱯(俗称鱼)产卵场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报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专门为某一个鱼类种群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做法在广东省还是首次,该保护区建立还将是我国第一个斑鱯产卵场自然保护区。
斑鱯是珠江水系四大名贵河鲜之一,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刺激和捕捞技术的提高,特别是灭绝性捕捞的危害,导致大量未成熟个体被捕捞出售,加剧了斑鱯这一种群覆灭和资源衰退的进程。据该县农业局负责人回忆,绥江上游怀城段斑鱯最高年产是1968年,达到15吨,最大个体达10千克。而到去年已下降到1.5吨,最大个体仅有1.5千克,到目前,资源量更小,只有零星捕获量了。目前,人工繁殖斑技术尚无法解决种苗来源问题。据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对斑曾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但迄今为止未能实现批量育苗。
为了使斑鱯不至灭种,水产专家们对珠江流域进行大搜索(斑鱯只产于珠江流域),数月前终于发现怀集北面的绥江上游中州河至梁村河交汇口附近是一处难得的斑鱯聚居水域和产卵场。但是,这个目前已知的斑鱯种苗最大采集地,近年来也只能采收1-2万尾了。往日,采苗人可在该地每年捕获3-5万尾斑鱯鱼苗。
不久前,怀集县农业局向有关部门正式提出了申报三江口斑鱯产卵场为自然保护区。据悉,保护区总面积约110公顷,其中以昭平电站坝下5000米为核心区,其余河段为缓冲区和实验区。对核心区实行禁捕管理,缓冲区和实验区进行科学研究和检测监测活动。
参与评审活动的肇庆渔政支队负责人介绍,他们今年启动了建立鱼类种群产卵场自然保护区工作,计划将为卷口鱼、广东鲂、黄沙蚬、鼋(提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等水生动物设立自然保护区。目前,他们还正在寻找其它濒危的鱼类种群,希望能为它们提供无人侵犯的保护区。
| |
来源:羊城晚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