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赤潮渐频繁 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刻不容缓

发布日期:2004-08-17 浏览次数: 分类:技术

“近年深圳赤潮每年都有发生,而且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海洋环境与生态资源保护刻不容缓。”昨天,深圳海洋部门负责人通过本报向市民发出呼吁。

  昨日,市民张先生报料:“深圳东部海域从大梅沙到南澳有大面积赤潮。”深圳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昨日及时跟踪了这一情况,监测表明深圳东部海域尚未形成赤潮,但中午时段部分海域海水呈暗红色,监测部门密切关注这一情况,到昨日下午3时,这一情况消失。

  据我市海洋监测部门监测表明,近年来深圳海域赤潮发生的次数不断增加。我市发生的大面积赤潮包括:2000年9月深圳市附近海域发生一次大规模赤潮。1998年,我市西部沿海赤湾至后海湾一带海域由裸甲藻类引发了赤潮。虽然赤潮的发生与海水污染、气候异常和赤潮藻的传播等有关,但大量的研究表明,海域营养盐类污染或富营养化是赤潮频繁发生的最重要原因。

  赤潮区域内,某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可污染鱼、贝类生物。人进食后,可能会产生神经系统麻痹、胃肠道紊乱、记忆丧失等食物中毒症状,甚至会导致疾病的流行和传播。因此一旦海洋部门通报有毒赤潮发生,市民千万不要食用被有毒赤潮污染的水产品。(深圳商报)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