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共同渔业政策与舟山水产加工业的发展

发布日期:2006-05-26 浏览次数: 分类:标准

  一、欧盟简况
  欧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92年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卢森堡以及荷兰共同创建的欧洲煤钢联盟(EGKS),通过该联盟以简化煤钢的进出口手续。之后,在纺织品上采取了同样的办法,于1957年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WG)。欧共体主要是简化海关手续,并没有取消海关。为进一步促进市场一体化,1959年这些国家签约准备逐步取消海关,同时,这些国家的货币也可以在银行自由兑换,可以在各国自由开立帐户,减少了货币往来的手续费。
  贸易的促进也推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共同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一些各国间的条约逐渐取消,而归属于大的联盟,到1968年,这6年国家的海关取消,实行了贸易的自由往来,并形成了共同对外的海关,在取消海关的同时,在其它领域的合作也得到促进,一些规定被统一,如农业领域的杀虫剂的使用规定等。总之,这种统一逐渐向其它领域延伸。
  目前欧盟共有25个成员国,总面积近400Km2,总人口4.56亿人。2000年欧盟总国内生产总值8.49万亿欧元,占世界的20%左右和世界贸易量的18.6%,其中德国2万亿欧元,英国1.5万亿,法国1.4万亿,欧盟有三大支柱,其中重要的便是欧盟的统一政策,这包括海关政策、农业政策、贸易政策、自由竞争政策、消费者保护政策、经济发展政策,以及环保、健康卫生等。欧盟2001年预算为905亿欧元,其中46.8%用于对农业的补助,这包括对水产业的补助。
  二、欧盟共同的渔业政策
  欧盟的共同渔业政策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渔业的各个领域,这里主要介绍与加工贸易有关的一些扶持政策。
  欧盟对渔业进行共同的管理,这是因为渔业和农业一样是确保食物供应稳定。也为缺乏就业机会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渔业和水产养殖业是欧共体的重要经济活动,尽管渔业对成员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通常不足1%,但在没有其它选择的地方,作为一个就业大户,渔业的影响举足轻重,它还向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欧共体市场提供鱼类产品。
  欧共体有97000多艘渔船,260000渔民直接受雇从事捕捞。1995年欧共体的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为800多万吨,成为继中国和秘鲁之后的第三大户。1995年出口鱼产品160万吨,进口430万吨,贸易赤字65亿欧元。1995年水产养100多万吨,价值19亿欧元,提供了5万个专职和兼职工作,大部分在沿海和乡村。
  欧盟共同的渔业管理可以追溯到1970年,他们制定了进入渔场、市场和码头设施的规则,原则上人们都同渔民都有同等权利进入成员国的领海。1976年以后随着成员国实施200海里制度,成员国认为欧共体在管理辖区海域的渔业和在国际谈判中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最佳位置,经多年谈判,在1983年出台了共同渔业政策。该政策针对欧盟渔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保护问题、结构调整问题、共同市场问题以及公海渔业政策问题,制订了共同的渔业政策。
  共同渔业政策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结构高速对保证渔业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结构性政策是对有关产业的结构发展进行管理和调整。这是因为,随着共同体统一市场的建立,世界市场的日益全球化,滥捕鱼类带来的恶果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新的挑战相伴而来。世界渔商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了,共同体的渔业能力已大大超过可以利用的资源,大的结构性调整势在必行。
  1993年成立了渔业指导基金(FIFG),对结构调整给以经济上的扶持,该基金主要用于以下领域的结构性调整:捕鱼业、市场营销、加工业、水产养殖业、沿海水域保护区的建设以及港口设施的发展,还有新市场的开发等。此外,对渔业有依赖性的地区进行结构调整时会带来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为缓和这种影响,人们还可以申请其它特殊的资助。1994年-1999年间,FIFG的总预算为27亿欧元。
  加工业和市场营销也是欧盟结构调整支持的重点。在该领域的项目援助始于1977年,最初的目的是通过改进渔业加工为捕鱼业提供间接帮助。但是1978年开始,重点转移到了提升新技术、新项目、改善卫生条件以及帮助渔业加工厂的多种经营。这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于加工过的鱼产品,尤其是以现成、可食的食品形式出现的鱼产品消费增加了(欧盟在加工过的鱼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达到了30亿欧元),新技术、更严格的食品卫生标准和环保条件给商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欧盟把金融支持提供给涉及新方法、新产品或有附加值的产品和项目。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改善生产质量和卫生条件,尤其是加工和饲养阶段的质量和卫生条件。(2)对加工业进行调整和实现该行业的现代化。(3)促进技术更新和新产品开发。(4)在加工过程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在市场建设和销售方面,欧盟支持鱼产品拍卖场、冷藏设备及批销市场,提供资金帮助发展上述设施,尤其是为实施卫生法则,提高卫生水平所需的设施,用电子进行收集和传送资料的设备也得到了基金的支持。
  为使加工及营销能在最佳条件下进行,并为渔船提供更多的服务,与之配套的港口设施方面,欧盟也有大的投入。
  基金还支持促销活动。1988年就设立扶持资金,组织参加贸易洽谈会、展览会、质量证明项目以及市场调整均可享受这种资金扶持。
  在政策扶持水产加工业的同时,欧盟着力于建设共同的市场,其目的是在欧洲共同体国家内建立一个鱼产品共同市场来调节渔业的生产和消费,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服务。为此,必须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措施:(1)必须取消阻碍成员国之间鱼类产品流动的关税障碍和其它限定。(2)必须建立渔业市场的共同规定,从而实现欧盟国家之间产品的自由流通,建立统一的市场。
  共同市场建立的基础一是共同体内以及进口的鱼产品在质量上、等级上、包装上和标签上有统一的标准。二是生产者协会由渔民自愿者来组建以确保市场稳定,其作用是在市场需求突变的情况下来保护渔民的利益。三是价格补贴系统来确定鱼产品的最低价,假若生产者必须把鱼类或贝类带离市场去储藏或加工的话,生产者协会即可得到资金方面的资助。四是对非欧盟国家的贸易政策,其目的是为了平衡欧洲市场的需求和共同体内渔民的利益,并以此来确保公平竞争这一原则的执行。
  市场共同体自1970年建立以来,也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一是共同体内鱼产品消费总量的60%依赖进口。二是消费者从新鲜鱼类转向加工鱼类的进口,特别是半成品,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是逐渐提高,其表现不仅仅在于产品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对产品营养和卫生方面的要求。
  综观欧盟的上述政策,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共同渔业政策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对渔业的扶持作为政府重要工作内容。
  2.共同渔业政策的制订实施以市场为导向,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着眼于加工新产品开发,新技术运用,新市场开拓,并以此来保证捕鱼业的稳定和发展。
  3.共同渔业政策着力于建设欧盟共同的市场等,推进市场设施建设和市场的组织建设。
  欧盟的这些政策取向市场变化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的。在WTO大背景下,我国正融入世界大市场,欧盟现拥有3.77亿人口,前不久新批准东欧10国加入欧盟,其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我市水产品加工和贸易存在的问题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到1999年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1999年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总量达到265.32万吨,贸易总额44.3亿美元,创汇3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4%和10.2%,进口130.6万吨,进口额12.9亿美元,分别增长14.9%和26.6%。对欧盟的水产品贸易也增长迅速,特别是2000年欧盟将我国列为进口水产品一类名单以后,我们抓住机遇,积极扩大对欧盟的出口,使欧盟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品贸易伙伴。
  我市水产品出口在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54.3%左右。2004年全市水产品出口总额6.2亿美元,占全省水产品出口额的70%以上,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出口市场主要以日本、韩国、欧盟、美国四大市场为主,占全市水产品总出口额的99.7%。其中对日出口占42.6%,对韩出口占35.8%,对欧盟出口占12.4%,对美国出口占8.4%。出口产品主要以冻鱼片、冻虾仁为主。
  分析我市水产品加工和贸易状况,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市场相对集中,占有份额低。我市水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四大市场,出口品种为冻鱼(片)、冻虾仁、烤鳗、冻梭子蟹和鱿鱼及其制品,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78%左右。2001年我国对欧盟冻鱼片进口的23%,2004年达到56.5万吨,占有欧盟最大的市场份额。而我市出口欧盟的冻鱼片仅占全国出口欧盟冻鱼片的约2——3个百分点。其次,如我市的冻虾仁出口额达到全国的60%左右,但这国的冻虾仁在欧盟市场所占份额不多,欧盟主要从拉美国家及亚洲的泰国、越南、印尼等国进口。
  2.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到2005年底全市有水产加工企业398家,有出口水产加工企业近百家。其中有28家水产加工企业通过欧盟注册。但总体上看我市水产加工企业仍处于规模小、布局散、产品档次工、竞争力弱的状态。随着水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欧盟明显强化了进口水产品非关税壁垒措旋,实施严格的检疫制度和进口水产品卫生许可制度。1999年欧盟发布了《水产品生产和投放市场的卫生条件规定》,以HACCP体系检测项目为标准,把水产品生产与进口的质量安全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形成了欧盟水产品贸易中突出的技术壁垒,使我市水产品出口欧盟受阻。虾仁氯霉素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亟待提高。这几年通过加强企业管理与技术改造,引进新的装备和工艺,使我市水产品加工品种在量上和质上有新的提高。但应该看到,我市水产品出口仍以初级产品为主,占全市水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弱,深加工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缺乏名牌、品牌产品,不少水产品出口靠转道日本、韩国等。以他们的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我们只是提供半成品或原料,不但巨额利润被别国企业获取,而且市场永远掌握在别人手里。欧盟从1997年开始禁止从中国进口双壳贝类这固然是重要原因,但也要看到我市大多数业是被动等着人家找上门来的多,主动跑出动开拓市场的少,也缺乏运用现代住处手段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四、推进我市水产品加工和贸易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欧盟市场状况和我市水产加工贸易的现状,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对策措施,推进我市水产加工业和水产品贸易的发展。
  1.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充分利用WTO的有关规则,在WTO框架下积极构建合理有效的水产品加工和贸易的支持保护体系,提高我市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借鉴欧盟共同渔业政策的成功做法,对水产加工业的结构调整、市场营销、新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以及企业的多种经营、市场设施建设等给予积极的财政扶持,不断强化对水产品加工和贸易的支持力度。
  2.提升产业整体素质。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加快我市水产加工业产业结构的高速和升级。要加大力度培育龙头企业,通过技术、资金、政策、住处等方面的倾斜和照顾,引导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逐步做大做强,形成一批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水产加工企业。要推进水产加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要素集聚和整合,形成贸工渔一体化的效益型水产加工业块状经济新格局。要依靠科技,降本增效,提高产品争力。要抓住入世后关税降低这一机遇,引进国处先进的水产加技术和设备,大力开拓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  档次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水产品附加值。要发展水产加工行业协会,提高水产加工业产业化程度。
  3.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一是要按照国际卫生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健全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企业HACCP认证,ISO9002体系认证,欧盟注册认证以及绿色食品认证,冲破贸易技术壁垒。二是要建立水产品加工业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生产加工的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三是要加大水产品质量检查力度,对那些技术弱、管理乱、质量差的企业敢动真格,严加处理,对不具备条件的取消出口注册资格。
  4.提高市场开拓能力。要把开拓市场与发展生产摆在同等重要位置上,不断提高市场开拓能力。一是要培植名牌,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塑好产品形象,搞好品牌创意,加大宣传力度,将优势产品培植成国内名牌、国际名牌,以“名牌效应”抢占市场和赢得市场。二是建立营销网络,全面掌握不同区域的文化习俗和消费特点,把握不同消费需求,建立起上下协调,左右相连,四通八达的营销网络,多元拓展市场。同时,要改善传统营销模式,运用网上贸易等现代化的营销技术和手段,向国际市场挺进。三是要坚持市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要使产品适销对路,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信息,加大对国际市场的调研,根据不同市场不同消费者的习惯,开发适销对路的水产品。四是要实施绿色营销。要积极申请并宣传符合要求的水产品及其绿色环保标志,树立起企业的“绿色环保”形象,从面满足国际消费者对绿色水产品的要求,增强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要认真研究贸易规则。研究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世界贸易组织确定了关于货物贸易的法律制度,关于与贸易有关的协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程序和争端解决程序等程序规则,其中的规则和有关协定内容庞大而复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加深认识和理解,如果没有充分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协定,在实际的经济贸易活动中必然会十分被动。所以要加强规则研究。一是行政管理人员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和协定条款,研究各规则和协定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新的水产加工管理体制更好地为水产加工生产服务。二是企业界人士要深入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和协定,特别是反倾销规则、补贴与反补贴法律规则、动植检疫措施协定、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等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则,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各种规则保护,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程序,提高企业自身的保护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刘舜斌)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