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尽管日本鳗鱼业界正试图通过大量进口多种鳗苗、以及采用先进的鳗苗人工孵化技术大规模养殖成鳗等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并设法极力阻止其国内鳗价的飙升;但截至目前,这一切并未被证实已获得成功。
据报道,近几年来,日本三重县南伊势的一家大型淡水养鳗场的实验室一直在进行关于河鳗全过程增养殖的研究,该机构归属于日本横滨的“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据称,一旦这里的新技术研究能获得成功,则意味着日本国内市场的河鳗价格行情将会出现相当程度的下降。据悉,这里集中了日本国内绝大部分的成鳗增养殖技术力量,而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全过程的河鳗增养殖技术,即.从鳗苗的人工孵化直至养殖成鳗的批量上市。而之所以采用这种全过程的河鳗增养殖方式,则是为了归避当前天然鳗苗供应的全球性短缺,以确保日本国内河鳗上市供应量的稳定与提高。据介绍,从2010年开始,该研究机构就首次成功完成了鳗苗的人工孵化到成鳗养殖的全过程河鳗增养殖实验;而现在,他们正运用政府给予的财政拨款,争取到2016年一举实现开发能力年产约10000尾鳗苗的目标。不过,显然这一进程仍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鳗苗的人工孵化工作往往细致入微。其中最困难的几种实验莫过于如.特殊的针对鳗苗开口饲料的开发、以及水质污染的防治工作等。除此之外,与上述研究工作同步进行的是,某些日本企业已尝试进口产自印尼与菲律宾的不同种类的河鳗;这种河鳗被称为“安圭拉双色鳗(英语:the bicolour eel、拉丁文:Anguilla bicolor)”。日本国内生产商把“安圭拉双色鳗”开片之后涂上了以日本酱油为主料的调料,而这种采用了传统方式烤制的“蒲烧鳗”成品竟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口味毫无二致。与此同时,日本国内养鳗业界也希望能最终在日本境内培育出这种河鳗。据认为,只有不断推广并扩大多品种的河鳗增养殖业,才能满足日本国内市场不断增长的河鳗需求。另外,据日本三重县南伊势河鳗研究机构的负责人表示:“人们在这里最大的期望,就是能争取成为国内最稳定的鳗苗供应基地,以充分满足国内养鳗业的需求。”但他同时也表示,上述各项举措才刚刚起步,日本国内的养鳗业界仍处于十分关键的非常时期。当今,人们既不能直截了当给出明确的答案,则意味着这一进程仍十分漫长。
据悉,2012年2月,“日本环境省”已正式向“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提出申请将日本鳗鲡列入濒危物种的红色名录。鉴此,今后全球范围的日本鳗鲡物种将有可能被严格禁止进行国际间贸易。如此一来,若日本生产商无法尽快实现鳗苗人工孵化的商业化进程,就将意味着其国内鳗价还会更进一步飙涨。现如今,河鳗仍是日本国民最受欢迎的佳肴之一,各地日式餐厅的各式菜肴中均被广泛使用。(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译自 日本渔业网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