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薄利多销”说再见

发布日期:2011-11-09 浏览次数: 分类:市场资讯

1031日,在第110届广交会第三期的第一天,记者走访了30多家农产品出口企业,绝大部分企业都反映,传统的薄利多销的农产品出口模式越来越难做,农产品企业迫切需要寻求出路。

海南荞润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第一次参加广交会,公司董事长刘秀敏希望借此平台进军海外市场。这是我们不用加水研制的水果面条,天然、营养、健康,目前国内独此一家。刘秀敏对自己的产品显得信心十足,言语间并不畏惧复杂的国内外出口环境。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大部分都是原料产品或初级产品,既没有竞争力也没有利润空间,甚至还要遭受欧美的反侵销调查,为什么不走差异化的高端产品呢?刘秀敏认为,海南有得天独厚的水果资源,如果单纯出口水果或面条都没有竞争优势,将营养丰富的水果与面粉结合,300克一盒的水果面条的售价在40元左右,而普通面条的售价只有4元左右。我们公司5大系列的水果面条,目前已经入驻深圳、广州多家大型超市和国内多家高级酒店。刘秀敏说道。

同在广交会食品展区,汕头市华乐福食品有限公司的展台上,花哨、可爱的卡通形状的食品包装吸引了不少过往的客商。前往咨询的外商,明显多于周边的展台,工作人员应接不暇。我们公司一直重视创新,走差异化的路线,出口的果冻产品保持定期更新。近几年出口额都上千万元,并保持每年20%左右的增长。华乐福食品外贸负责人陈洪告诉记者,企业不仅以高性价比的漂亮包装帮助外商客户赢得国外消费者的青睐,并和著名高校、食品研究机构合作,运用国际最先进的果冻生产技术,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差异化。

陈洪解释说,国内外不利因素对企业出口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产品的差异化,这些反映在产品价格和销量上不是很大,订单并没有太大变化。

中商商业经济研究部主任孟黎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年来我国农产品附加值不高,许多企业采取薄利多销的模式。农产品出口进入微利时代,出口数量多也不一定挣钱。现在要改变以数量取胜的模式,打差异化的牌,推出拳头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提高单个产品的利润。

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经贸系教授夏合群告诉本报记者,农产品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弱,因而比其他行业的出口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他建议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实现农产品向高品质、高科技的转变,创新营销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施农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

  夏合群举例说,此前一些宁夏特色农产品企业把产品销售网络铺到国外,效果并不理想。中阿经贸论坛以后,宁夏着力打造成国际清真食品中心,部分企业申请halal认证,主打清真牌,已经取得很好的成效。华乐福食品的陈洪也坦言,该公司专注于果冻食品的研制,产品有非常强的市场定位,这是他们产品受到欢迎的关键因素。(汪名立

来源:新农村商报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