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份水产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06-08-18 浏览次数: 分类:省内行情

    进入7月份以后,全国各海区都进入到了休渔时期,除流刺网、钓业等少量海洋作业外,其他捕捞作业渔船全部停港。受休渔影响,全国水产品市场海洋捕捞冰鲜及鲜品供应量明显减少,尤其是沿海地区渔港市场更是交易清淡。但海洋捕捞冻品及养殖产品大量投放市场,弥补了海洋捕捞产品供应量的不足。7月份水产品市场供应量基本充足,部分地区出现短缺,供需基本平衡,价格稳中有降。
    据对全国53家水产品市场成交情况统计,7月份水产品市场成交量比上月下降6%,比上年同月上涨30%,扣除少部分销地市场因改扩建销量增长外,实际比上年同月上涨2.4%。水产品市场综合平均价格12.96元/公斤,环比下降2.2%,与上年同月比下降1.3%。其中海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22.26元/公斤,环比下降了3.7%,同比微幅下降了0.7%;淡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为9.64元/公斤,环比与上月基本持平,同比下降了2%。
    一、水产品市场价格走势特点
    水产品综合价格总体水平呈现下降趋势。水产品综合价格水平环比在保持连续三个月的上涨后,本月出现了自年初以来的最大跌幅2.2%。跟踪监测的49个品种中有20个品种出现下跌,13个品种基本持平,其余品种上涨,上涨品种数量占监测数量的41%,持平品种数量占26%,上涨品种数量占33%。监测的海淡水8个类别的产品价格中,只有两个类别上涨,分别是海水贝类和海水头足类,上涨了1.8%和5.5%,三个类别基本持平,分别是淡水鱼类,海水海藻类和淡水其它类,三个类别下跌,分别是海水鱼类、海水甲壳类和淡水甲壳类,分别下降3%、14%和7%。
    甲壳类价格大幅度下跌,成为本月交易的亮点。引起甲壳类产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虾类价格的大幅度下跌。监测的6个海水虾类产品中,只有虾蛄价格环比上涨了19%,其余5个品种价格全部下跌,而且下跌幅度很大。其中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和鹰爪虾分别下降了32%、23%、20%和6%。监测的2个淡水虾类中,罗氏沼虾下降21%,青虾上涨了9%。监测的海淡水4个蟹类产品中,不同程度出现下跌,下跌幅度小于虾类产品。
    淡水鱼类价格上涨,海水鱼类价格下跌。跟踪监测的12种淡水鱼中,除草鱼等家鱼类5个品种价格与上月基本持平外,其它7个品种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黄颡鱼上涨幅度最高13%,其次为鳜鱼8.3%。而海水鱼类与淡水鱼价格形成鲜明反差,跟踪监测的10种海水鱼中,只有2个品种上涨,3个品种价格基本持平,其余5个品种全部下跌,其中大黄鱼下降了20%。
    二、影响因素分析
    气候变化。7月份海上台风比较频繁,全国大部分地区雨水天气增多,加上伏季到来,天气闷热,影响了渔业生产和水产品的正常流通。一方面海上少有的几种作业因台风不能出海作业,海洋捕捞产量下降,致使海洋野生鲜鱼上市量同比减少。另一方面由于雨水多天气闷热,影响了活鱼运输,运输成本增加,地区性供需矛盾增加,产地价格有所下降,销地价格有所增长。
    季节性因素。进入7月份后,各海区全面进入休渔期,过去以经营海洋捕捞鲜品为主的批发市场大多开始经营海洋捕捞冻品和养殖产品,由于冻品价格低于鲜品价格,因此使海水鱼类产品价格有所下跌。虾类产品进入产出季节,加之今年养殖面积增加,大量虾产品涌入市场,尤其是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大量向市场抛售,市场供大于求,也带动了其它虾类产品价格的走低,引发了虾类价格大跌面积。如上海铜川水产品批发市场7月份的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以及日本对虾价格分别比上月下跌了39.16%、36.50%和29.90%。
    消费需求因素。因天气闷热,居民更加喜爱清淡食品,水产品消费需求有所降低。受此影响,蟹类产品市场供应量虽然不十分充足,尤其是淡水蟹类,但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夏季许多地区都有宵吓纳凉的习俗,头足类产品和贝类产品需求转旺,致使价格小幅走高。
    三、未来预测
    8月份南海休渔结束,一定程度上缓解海洋捕捞鲜品上市量的不足,但由于天气等环境因素变化不大,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格局变化不大,各品种的价格走势仍和7月份类似,水产品市场综合价格仍有向下的空间。                                                                                (农业部渔业局市场与加工处)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