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宁波水产市场分析

发布日期:2006-03-08 浏览次数: 分类:省内行情

  2005年,我市各大水产市场交易兴旺,市八大主要水产批发市场交易量达6 9.9万吨,交易额7 4亿元,比去年分别增加5.4%和28.5%,水产市场交易总量在省内居于首位。经过多年来优胜劣汰洗牌后的宁波水产市场现行格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市场货源多元化,养殖产品上市比例增加
  市场来货已经基本上为本地产鱼货,随着市场容量的扩大,吸引了南北各省鱼货纷纷前来投售,如江东水产市场其上市的外省鱼货约占3 O%。同时本地的养殖产品迅速增加,海淡水养殖产品的上市量己占全市市场交易总量的六分之一。
  二、市场分工更加细化
  上市货源和品种的多元化,促使市场有机分工的细化,目前市场分工中既有经营海水鱼的江东、路林、孔浦、中国水产城等市场。又有专营淡水产品的鄞奉水产市场,专营虾蟹贝壳类的京润水产市场,专营咸干品的江东干水产市场,以及综合经营的慈溪农批市场。市场分工细化,有利于把经营做精、做优。
  三、市场交易日趋规范市场准入制管理初见成效
  市场在中介服务、治安管理等方面得以强化,市场交易更加规范、便利。市场建立了一整套制度,正在逐步完善。2004年底起,我市开始对水产市场推行以质量安全为中心的市场准入制度。首先在江东水产市场实行试点。内容包括来货验证,商品准入申报,建立商品进销台帐,实施现场抽样检测,市场公示公告制度,有害商品警示制度和退市制度。试点单位一年多来认真实施市场准入制工作。使用权该市场基本杜绝了有害水产品的进入,确保了公众的食品安全,提高了市场信誉度,获得了广大市民和政府部门的肯定。中央电视台还专门前来采访。目前试点单位经验已逐步向各大市场推广。
  四、市场幅射功能不断扩大市场对产业的带动性日益增强
  随着我市水产市场容量的不断增加,市场本身所具有的幅射功能不断增强,目前我市水产批发市场已幅射到我国南北沿海城市以及中西部各省市。正在形成华东地区水产品主要集散地之一。随着水产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市场对生产与消费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市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群众丰富多样的消费需求。
  我市水产市场的兴旺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一是得益于我市良好的区位优势。我市面临东海渔场,港口条件优越,高速公路成网,为鱼货吞吐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形成鱼货交易集散中心,并对省内外形成强大的幅射能力。
  二是我市水产养殖生产能力的扩大,为市场提供了货源支撑,弥补了海洋捕捞因资源和海域因素制约带来的产量影响。
  三是我市较强的经济实力,带动市民和集团消费能力的增强,从而为水产市场大宗货源提供了较强的消化能力,吸引了各地货源纷纷来我市投售。
  四是市区二级政府和行业协会加强对水产市场的指导和帮助。努力引导水产市场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市渔业、工商部门积极为水产市场的长远发展进行调研和规划,向时抓好市场准入制实施等各项管理,公安部门积极为市场保驾护航。
  五是水产市场经营者经过政府的引导,消费者的监督,总体素质有所提高。规范经营、食品安全等意识有所加强。特别是对经营户的监督教育进一步加强,为市场赢得了信誉,提高了吸引力.,如江东水产已成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我市水产市场虽然已形成了较大的经营规模,较规范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秩序,但距建设现代化水产市场的目标,尚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从市场总体布局看,还有待进一步科学规划,优化布局;目前有的市场仅靠租用场地经营,在投入上受到限制,基本设施比较简陋;市场准入制还有待深入推广,场内外交通治安环境也需进一步治理和巩固。我市有关部门正在通过考察调研,以用大手笔建大市场的思路,进一步考虑我市水产市场的长远建设问题。    (宁波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处)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