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球对虾产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虾产量减少,供应量下降,价格上涨,这些变化将给今年的业界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从对虾生产方面来看:预计2013年全球总产量约为320-330万吨,比2011年(400万吨)下降约15%。去年世界上最大对虾生产国的我国,对虾减产数量最多,产量由上一年度的153万吨下降到120万吨左右,依据源于对虾饲料销量的变化,2013年虾料销量130多万吨,比2012年销量(168万吨)下降22%多,三大虾料厂家(恒兴、海大、粤海)占市场份额的51%,前20家虾料企业占82%的市场份额,所以这些对虾饲料厂家的销量的变化,几乎代表了我国对虾产量的变化。2013年,泰国对虾产量仅25万吨,相比2012年的54万吨,下降54%。越南在对虾主产国中产量增加10%以上;印度对虾生产表现最为抢眼,养殖面积扩大,去年产量增幅超过80%,超过20万吨。墨西哥的对虾产量预计为5.5万吨,比上一年度下跌35%。
从对虾的贸易来看:对虾最大进口国美国,2013年对虾进口量下降4.9%,进口价格上涨18%。全年对虾价格一直高位运行。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市场的变化,2013年中国一下子就从对虾净出口国变为对虾净进口国,周边国家都成为中国对虾进口的目标国了,2013年越南生产的对虾超过10%出口给中国,以前这一数据不到5%,更主要的问题是我国的采购商还从中南美洲的厄瓜多尔、阿根廷也大量采购对虾,连伊朗和非洲都进入了中国采购商的视野。国际对虾贸易商认为:中国的采购商到哪里,哪里的虾价就上涨。2013年中国的对虾价格全年一直处于高位运行。
业界关心的问题:2013年,全球对虾业界探讨的主题都集中在对虾的疾病上,早期死亡综合症、偷死症,养虾业者无不受其切肤之痛,国内外专家、企业、养殖者一直探索何种病原引起?结论集中到几个观点上,有待拿出切实可行措施,因对虾生长快、养殖密度过大、投喂量大使环境超过负载量,似乎成为病源的诱因。刚刚结束的美国西雅图全球水产养殖大会上,人们又提到生物防控、混养议题,并谈到中国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对虾生产模式的转变看来也值得关注。
2014年,面对谈虎色变的早期死亡综合症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直接关系对虾国际市场的变化及对虾行业的整合。我国对虾从出口到进口的转变,影响了全球对虾产业的格局。进口的情况下,我国众多对虾加工、出口商将被置于不利的地位,进口、内销的企业反倒没有负面的影响;病害能否有效防控关系养殖业者的盈亏,如果成功,我们的产业还会处于健康状态;如果不成功,还会出现1996年的局面,大量依赖进口来填补国内市场的需求,我国还要面对价格居高不下的对虾生产成本,加上劳动力成本上扬,汇率的变化等因素,短期内加工厂靠进口虾原料来开工?之后,将加工厂转移到原料充裕、劳动力便宜的国家?这些变化毫无疑问将会重新整合对虾产业。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