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宏利水产有限公司,位于苍南县工业园区,是一家从事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注册资本512万美元,资产总额 1.6亿元,员工423人,年加工能力可达3万吨以上。公司建有3万吨级的冷库一座,加工车间9000平方米,3000吨级海上加工船1艘。企业先后荣获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中国海关A类管理企业、浙江省水产加工十强企业等荣誉。2013年生产产值3.68亿元,销售收入达3.86亿元,出口创汇6100万美元,实现利润 483万元,联结养殖基地3500亩,与350多艘渔船签定收购订单,带动渔户5000多,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为苍南县海洋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企业取得的成绩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人才引进和对外合作,推动产品转型升级
2009年企业投产以来,一直注重人才培训,百万年薪引进台湾陈俊源博士等海外高级人才,陈博士还被列入省“千人计划”海外人才项目。陈博士入驻企业后,在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成立产品创新攻关小组,购置先进仪器,创新加工技术。企业从传统加工低小散的小刺鲳、盐水毛虾、冷冻海鲜产品向技术含量高,产品档次优,市场前景好的名特优加工产品转型。在他的技术指导下,企业相继开发了东海大乌参、高压海参、淡干海参、金枪鱼排、海参水晶冻等名特优产品,一上市就得到了国内外客商的认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向国家申请了东海参生产清洗机械流水线、东海大乌参脱皮技术两项专利2013年加工东海大乌参、金枪鱼、油甘鱼、海参等产品共1.2万吨,出口创汇6100万美元,位列温州市水产行业第一位,浙江省水产行业前十位,东海大乌参参加农博会多次荣获金奖。
二、创新加工新模式,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及当地的资源情况,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企业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根据东海鱼类资源衰退,毛虾资源丰富的现状,宏利水产多方论证,决定在海上建立加工厂,专门加工毛虾、丁香鱼等易变质的海产品。说干就干,宏利水产投资5600万元,建造3000吨级海上大型加工船一艘,该船上配备500吨级冷库、淡水净化器、三条全自动毛虾加工线、先进导航仪、产品包装车间、船员娱东室等设施,船上配备人员65个。加工船与捕捞渔船组成船队,走南闯北,长期合作。年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产值可达2亿元,可解决100多艘毛虾渔船的加工问题,为渔船节省海上运输费用可达3000万元,海上加工产品,质量保证,价格优惠,第一期加工200吨虾皮销售一空。这样大船带小船,工厂办在海洋,生活生产真安全。加工船半小时就可以加工毛虾,减少毛虾海上物流成本,降低运输流转过程中污染和损耗,又大大提升加工产品的新鲜度,提高渔业资源利用效益,使渔民受益、企业得利、产品得保证实现了三赢。海上流动加工厂,随季节变化,北到渤海,南到北部湾,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真正实现了全天候加工,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注重产品质量建设,提升产品软实力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决不允许半点马虎。以“立足市场要求,提供卫生、安全、放心食品”为宗旨。为此,企业建立了质检部、化验室等质量检测专业部门,企业现拥有先进的成套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和200平方米检测室。全部建立固定产销协作关系,确保原料可追溯,保证来料加工安全,聘请8名质量管理专业的技术人员充实到检测岗位,从产品生产、运输、装载、车间生产、打包、入库、出库等程序,关关检测,严格按国家水产品加工规范执行,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合作, 2009年企业导入HACCP体系质量管理价体,2010年获得ISO22000认证,2013年获得世界卫生许可最严格的欧盟卫生许可认证。这些举措有力了保证出厂的产品质量安全卫生,产品出口三年来,3万多吨,几千批次,没有一宗出现不合格,合格率达到100%,国内销售,没有出现消费投诉和被有关部门查处不合格产品发生
四、诚信赢天下,大力发展订单渔业
三年来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一是与本县50多家海参养殖合作社,建立稳定的收购合作关系,保证海参的质量和来料安全,全年收购海参500多吨,产值5500万元;二是联系本县及周边地区单拖渔船350多艘,收购渔船捕捞的东海大乌参,实行最低保护价,做到应收尽收,年收购量达到15000吨左右,为渔民增收8000万;三是海上加工船,建立大船带小船形式,形成100艘的固定船队,全部收购渔民生产的毛虾,确保毛虾及时加工,减少运输费用,增加渔民的收入,全年仅油费一项就可为一个单位渔船节省30万左右;通过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减少费用,提供海上物质供给、全安保证等系列化服务措施,减少渔民海上生产风险,大大提高渔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渔业产业发展。2013年度共收购原料18000多吨,收购额达1.8亿元,仅此保护价一项就为渔(养)民增收8000多万元,实现产业化经营真正实现了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