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部,浙江省中部偏北,区域面积23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7万,现辖27个镇乡(街道)。诸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改革开放以来,诸暨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连续九届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称号,目前居第19位,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中列第12位。诸暨经济最大的特色是民营经济和块状经济,并形成了“6+2”块状经济产业格局。珍珠产业是诸暨市最大的区域特色块状之一,也是浙江省特色块状产业和最具成长性的优势产业之一。
一、诸暨珍珠产业发展现状
诸暨淡水珍珠养殖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历经近40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养殖基地为基础、特色工业园区为依托,专业市场为龙头的产业经营格局。成为中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加工、交易基地,并拥有全国最大的珍珠专业市场和全国唯一的省级珍珠产业加工园区,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珍珠之都”。目前全市从事珍珠养殖、加工及批发、零售的大小企业、作坊达2381家,已形成年产120亿元的产业经济,是我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基地之一。目前诸暨珍珠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珍珠养殖规模走在前列。全市淡水珍珠养殖面积达20万亩,养殖户达3000多户,遍布全国五大淡水湖区域12个省市,珍珠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3%,全国总产量的80%。
2、珍珠企业实力全面提升。全市拥有珍珠深加工企业315家,贸易企业162家,其中销售额超5000万元珍珠企业19家,超亿元企业14家。上市企业1家,拥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各1家。
3、产业链不断拉升。目前产业中有已有多家企业从事蚌壳制品加工企业,原来是废弃物的蚌壳经过加工成为高档贝瓷产品、高规格建材及装饰品;珍珠作为传统美容养颜产品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追捧,经过新一轮产业转型后,行业中逐步涌现了一批珍珠粉、珍珠化妆品及美容保健产品等深加工企业,把低档珍珠经过加工后转化成具有高附加值的珍珠延伸产品。
4、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淡水珍珠研究所和质量检测中心,成立了珍珠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拥有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各1家,企业研发中心8家,并与国内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珍珠产业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高档珍珠的产量大幅度提升;高附加值的异形珍珠、有核珍珠等产品的开发极大提升了淡水珍珠的品质和价值。
5、逐渐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目前诸暨珍珠产业有“中国名牌”产品3只,中国驰名商标4只,原产地标记产品3只,省著名商标8只,省名牌产品8只。“山下湖”珍珠被评为浙江省区域名牌。同时,诸暨珍珠由原来外贸为主逐渐向国内终端转变;由原先的代加工、批发向为品牌零售化发展。已有多家企业在各大中城市设立分公司、开设专卖店;多家珍珠企业已在境外设立分公司;韩国明星张娜拉、国内影星黄圣依等成为珍珠品牌代言人。
二、发展珍珠产业的主要举措
(一)依托园区建设加快产业升级
为推进诸暨珍珠产业的升级发展,2000年3月,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审核通过成立省级开发区——浙江诸暨珍珠产业园区,是浙江省22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拥有省级珍珠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省级珍珠行业协会、省级珍珠质量检测中心、第一批省出口基地、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省级平台。园区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整合提升工作。整合提升后,将形成“一心、两区”的珍珠产业空间布局。园区规划面积11.46平方公里,现有入园企业102家。
为着力加快珍珠园区配套建设,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服务平台,园区将着力建设珍珠产业“四大中心”:
1、国检中心(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诸暨珍珠实验室):由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诸暨珍珠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诸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联合设立,将从根本上扭转诸暨无法检测金、银、玉石等珠宝产品的尴尬局面,通过配件质量的提高促进珍珠产业的健康发展。
2、电子商务中心:建成后将延长产业营销触角、增强行业影响力,将珍珠行业电商团结起来,形成虚拟珍珠帝国。
3、设计中心:在产业园区内设立珠宝玉石设计工作室,将丰富珍珠成品款式、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帮助淡水珍珠提高行业利润率、走出低价竞争的困局。
4、科创平台(浙江省诸暨珍珠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自2009年12月平台启用以来,各项基础设施已较为完备,服务业务开展良好,实现良性循环。
(二)以珠宝城为平台打造珠宝产加销中心
诸暨珍珠市场历经六次变迁,目前华东国际珠宝城是2008年由香港民生集团联合山下湖当地龙头企业共同建成。该项目分三期建设,总投资30亿人民币,总规划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市场已于08年4月正式开业,建筑面积约16.8万平米,标准厂房、综合办公楼、公寓等市场配套设施已经投入使用,星级酒店即将投入建设。入驻商户一千多家,交易商品包括珍珠原料、珍珠首饰、珍珠美容产品、宝玉石、水晶、K金等几千个品种。目前,市场辐射美国、日本、俄罗斯及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珠宝城联合工商部门和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建立了珍珠原料和交易价格指数,目前已在市场交易网上发布。华东国际珠宝城是国内珍珠交易一级批发市场,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定的“中国最大的珍珠、珍珠首饰专业市场”,世界淡水珍珠交易中心的地位。市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百强市场”、“全国重点联系批发市场”、“中国浙商行业龙头市场”、“中国最具商品价值品牌市场50强”、“全国诚信示范市场”等荣誉称号。
(三)充分利用节会平台提升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进一步提高了珍珠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自1998年首次举办珍珠节以来,诸暨市已连续举办了八届珍珠节。通过珍珠节,包括美国、日本、韩国、瑞士、澳大利亚、意大利以及香港、台湾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数十万嘉宾客商前来诸暨考察、采购、投资,并有数百只项目落户诸暨。厉无畏、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何鲁丽、王文元、孙文盛、葛焕彪等国家和省部级领导都曾参加过珍珠节。
三、目前珍珠产业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说,珍珠产业量大面广,但是产业的附加值并不高,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究其原因,因为珍珠产业走的是一条“低成本、低价格、大批量”的低端路线,产业集群的效应尚未明显。具体表现在:
(一)珍珠产品附加值低,多以模仿为主。目前淡水珍珠中真正能做珠宝级的珍珠不到10%,剩下的只能做工艺品或者化妆品、保健品。许多淡水珍珠厂家加工设计能力滞后,设计理念比较传统,加工质量粗糙、式样单调,大多只限于“串珠”,产品单一。
(二)上下游产业链不紧密,无序竞争现象突出。珍珠产业上下游厂商之间、同业企业之间,尚未捏成拳头,产业链不紧密,价格调节机制不健全。
(三)产业导向机制不健全,风险隐患显而易见。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产业导向滞后,风险隐患开始显现。现在国家对耕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扩大珍珠养殖面积受到了制约。珍珠养殖的周期长,价格波动较大,风险难以预测,影响到珍珠养殖户的投资回报。
(四)税负不尽合理,影响珍珠产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对农业税、特产税逐步取消,珍珠养殖环节的政策逐步宽松,但对珍珠加工实行的仍是高税负政策。一是国税,包括17%的增值税、10%的消费税;二是地税,包括3%的城建税、教育附加综合税等,33%的所得税。
四、诸暨珍珠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1、产业定位:打造国际一流的淡水珍珠养加销中心
依托现有产业规模与特色,加快推动珍珠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加快发展珍珠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型业态,加快建设珍珠产业的研发总部、技术总部、设计总部、营销总部、贸易总部、人才总部,形成以珍珠商贸、珍珠文化、珍珠创意设计、珍珠旅游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集群,全方位提升珍珠产业竞争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淡水珍珠珠宝养加销中心。
2、园区定位:打造全国一流的珍珠特色产业园区
在现有浙江诸暨珍珠产业园区的基础上,以华东国际珠宝城为核心,形成珍珠核心产业区、关联珠宝加工区、中央智力区、延伸产品加工区和生活休闲旅游区,建成配套设施更加完善、集聚效应更加显现的全国一流珍珠产业特色园区。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珍珠产业从加工型为主向加工制造与创造并重转变,从价格竞争为主向价格价值竞争并重转变,从生产发展型向消费需求型转变,推动企业集群化、产品多元化、产值高端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打造绿色环保、低碳排放、低能耗、低污染、可循环的现代化珍珠产业集群,构筑珍珠产业发展新框架,切实增强珍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其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2、具体目标
产业规模:力争到2015年,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8家,拥有产值超10亿元以上企业3家,5亿元以上企业8家,2亿元以上企业10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20家;实现珍珠年产值450亿元。
营销目标:力争到2015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5%,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75%。
上市目标:力争到2015年,国内外上市企业达到4家。
创牌目标:力争到2015年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国际行业知名品牌1—2只;新创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
创意目标:力争到2015年珍珠企业创意设计投入达到其销售额的0.5%,构筑创意设计公共平台1个,建立创意设计企业10家。
(诸暨珍珠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