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亟须食品产业升级

发布日期:2015-11-16 浏览次数: 分类:食品资讯

第十三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专题论坛在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出席论坛并发言。他指出,过去我国企业赚钱比较容易,搞几个概念,多请几个明星做广告,就可以提升企业知名度和产品销路。新《食品安全法》《广告法》落地,既是一个压力,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他所理解的食品安全就是人们对物质的需要、对食物的需要和目前的供应水平产生了不一致。

其次,郑风田介绍,人有两个阶段,一个是温饱,一个是小康,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饮食安全健康的需求也随之加大。为什么一些中国消费者更偏向于国外商品,说明已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满足温饱水平的产品质量,他们对小康阶段的产品质量有巨大的需求。大部分企业家还在用过去的方式生产出满足人民温饱的产品,而大部分快要接近小康社会的人对此不满足。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大,这些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商机,也就是说整个食品生产需要升级换代。

人们每天吃的东西基本上是以两个方式生产出来的:首先是菜,比如某地农民在大棚里生产出来的菜被小商贩运到另一个地方,再由中介大卡车运到北京的新发地,然后又被酒店食堂拉回来,中间经过六七道环节,人们不知道菜从哪来的,农民也不知道这个菜谁在吃;其次是各种加工食品,比如肉蛋奶基本上都是农民生产出来被加工企业收购了,加工之后作为食品卖给消费者。而这两个生产方式恰恰是温饱阶段的生产方式,它满足不了小康阶段。作为一个农民,规模很小、没有任何谈判权,只能够多生产,越多越好,一般收购都按量收。如果食品的源头、最核心的比较差,再怎么加工,也还是差的。

郑风田提出,未来满足中产阶层新的产业链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第一,相当于美国所讲的农工商一体化,自己买地,自己搞产业链,自己做品牌。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机遇当中,加快土地流转,去年我国土地流转率特别高。各个地方也希望吸引一些企业家去建基地,尤其是一些很穷但环境资源特别好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如果打造一体化,一大批的消费者会认这个东西。第二,欧洲地域小,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欧洲人采取两项措施:一是推进“透明农业”,比如丹麦的猪业占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场,若有人不信任某这只猪的质量,他们可以让消费者参考所有的生产过程;二是让记者来把生产过程拍下来,整个过程都是在消费者的监督下生产。通过一种透明的方式,消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隐忧。如果企业能搞一个盈利模式,让记者们拍下来,以告知消费者,那么产品很快就会畅销。

最后,郑风田表示:食品安全目前仍然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生产还停留在仅维持温饱的阶段,亟须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整个产业链的升级,是整个经营理念的升级;政府的监管体现正面宣传,真正遵纪守法的企业都会做得很好。相信我国的食品企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国的食品安全也蕴藏着巨大的希望。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副院长 郑风田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