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能预防患心血管疾病及其它疾病。胆固醇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但含量过多会造成血管阻塞,血液不流畅而引发心血管病的功能多种疾病。居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很少患心肌梗死和脑卒,其发病率是丹麦人的1/10以下。其原因主要是多吃近海可以捕获的鱼类和海兽类为食物的效果,因为鱼和海兽(海豹、海狗等)均含有丰富的DHA和EPA(不饱和脂肪酸),它们均有阻止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和促使体内把多余的胆固醇分解排出体外的作用,使爱斯基摩人的血液保持清洁状态,免受心肌梗塞和高血脂症之苦。相反,欧美人由于大量吃猪、牛禽畜肉类,得肥胖症的人较多,因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一切疾病首位。因此每天多吃水产品尤其鱼类,对于预防和改善动脉硬化,血栓、心肌梗死这些心血管疾病有着明显的作用。长期居住在渔村的人们也少患心血管疾病。原因何在?原富山医药大学校长熊谷朗曾对居住在干叶县渔村和农村的人们进行调查。据调查结构显示,每天摄入的鱼量,在渔村为250g,在农村约为90g。血液中的EPA浓度,渔村的人比农村人高出1.7倍。渔村人的血液粘度低,清洁流畅,难以形成血栓,而农村人血栓形成是渔村人的3倍。因此,平日多吃鱼的,多摄取DHA和EPA的少患或不易患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大多数水产品含有健康生理代谢不可缺少的维生素A、B、C、D、E、U、PP等各种维生素物质。人体缺乏某一种维生素,则会产生疾病。如维生素A有可维持或提高人的视力,有助于皮肤和骨骼生长、味觉及生殖功能。人体缺乏维生素A,则会产生夜盲症,精子减少症状等;维生素B作用是参与代谢,维持神经、消化、肌肉、循环系统功能,可防治脚气病的产生;维生素B2有协助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有防止口腔、阴道表皮组织的炎症和白内障等作用;维生素B6作用是参与氨基酸、脂肪等代谢,可预防糖尿病、贫血、神经衰弱等;维生素B12有协助造血机能,促进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可预防恶性贫血的产生;维生素D有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牙齿生长,缺乏时可导致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C有助于牙齿、血管的健康,促进铁的吸收和伤口愈合等。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红细胞以及防止生殖技能衰退、男性不育症等。维生素U有防止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作用;维生素PP有助于维持神经、皮肤健康,严重缺乏时可产生癞皮病神经错乱、失眠等。
水产品的神奇药效已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鱼含有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对改善癌症、生活习惯病、衰老、迟钝、老年性痴呆等症状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抑制血栓、胆固醇和高血压,防止动脉硬化以及对由其引发的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血官病具有预防改善效果。食用鱼、虾、贝、藻不仅营养价值丰富,是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尤其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以下分类对一些种类做介绍:
1.鱼类
鲳鱼:又称镜鱼,促进消化机能、增血养力气、补产后虚弱、食欲不振。
黑鱼:原名鳢鱼,补脾益胃,利水消肿,治湿痹、脚气、妊娠水肿。
青鱼:生吃有毒,胆:清热解毒;鱼鳞胶:止血。
文昌鱼:属头索纲,文昌科。俗称扁担鱼,产于党江等沿海乡镇,是世界上海洋珍稀动物之一。文昌鱼又是海味珍品,与鸡蛋一起蒸熟吃,营养丰富,味道甚好。文昌鱼通常钻在粗松的沙滩里,仅露出头部,全身无色透明、肌节明显,左右两侧扁,身体两头尖中间宽。在生物学上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又是海味珍品,被列为世界珍贵稀有动物之一。
草鱼:也即西湖醋鱼原料鱼。草鱼肉性味甘、温、无毒,有暖胃和中之功效,草鱼 胆有明显降压作用,有祛痰及轻度镇咳作用。
鲫鱼:鲫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鲫鱼全鱼性味甘、温,有开脾健胃、增进食欲、消水肿、止呕吐、发乳之功效。鱼卵可调中补气。全鱼入药,可以治疗麻疹、腮腺炎、牙痛、牙龈肿痛、乳疮、乳癌初起、肺痛、肺脓肿、外痔、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水肿、腹水膨胀、反胃吐食、胃痛、产妇缺奶、产后奶少等症。其胆汁能治痈、无名肿毒和臁疮。
鲢:鲢肌肉的营养成分随体长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肌肉可供药用,味甘、性温,具有温中益气的功能,主治久病体虚、食欲不振、头晕、乏力。胆汁有毒,吞服鱼胆往往会引起中毒;中毒症状与草鱼相同。
鳙:鳙肉性味甘、温,有暖胃益筋骨之功效。用鱼头入药可治风湿头痛,妇女头晕。其胆性味苦、寒,有毒,用以静脉注射有短暂降压作用;加大剂量,则作用持久。但由于鳙鱼胆有毒,降压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故临床上使用需要慎重。吞服鱼胆也会发生中毒现象,其症状与草鱼胆相同。
鲈鱼:鲈鱼肉质细嫩,味美清香,营养和药用价值都很高。鲈鱼富含脂肪还有维生素,还有烟酸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鲈鱼具有补肝肾、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且可治胎动不安,产后少乳等症。
黄鱼: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含钙量高,适应成年人食用。黄鱼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其提取物可作癌症病人的康复剂和治疗剂,如用黄鱼制取的水解蛋白,是癌症病人良好的蛋白质补充剂。有关药书记载,大黄鱼鳔用香油炸酥,压碎吞服,每日二次,每次5克,可以治疗食道癌和胃癌。此外,食用黄鱼配合中西医治疗鼻咽癌,可获得较好疗效。
石斑鱼:补虚损、健脾胃、改善食欲不振、营养不良。
银鱼:去虚、健胃、益肺、补肾、滋阴壮阳。
带鱼:降低胆固醇、促进毛发生长、增强记忆力、治急性白血病。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带鱼表面银白色粉末状的细鳞,是制作抗癌物的原料。带鱼鳞含有大量蛋白质、有机盐和油脂,经酸化处理后可制取盐酸鸟嘌呤,而盐酸鸟嘌呤可合成制作抗癌药物六硫代鸟嘌呤,这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和癌症的有效药物。带鱼还含有维生素A,这是一种重要的防癌物品,故带鱼被誉为滋补、健身的海鲜珍品。
鲨鱼:是海洋中重要的经济鱼类,它富含高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科学家试验时将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癌细胞移植到鲨鱼体内,鲨鱼竟然安然无恙;而给鲨鱼喂食含有大量黄霉毒素的食物,也未发现鲨鱼体内产生癌细胞。研究认为,这与鲨鱼体内含有极强的抗癌物质有关,维生素A便是其中的一种。鲨鱼的免疫系统也与人有所不同,能分泌一种破解癌细胞的酶,具有抑制肿瘤形成的功能。实验表明,鲨鱼的血清具有明显抗癌效果。
鲈鱼:对胃、肝、肾有极好的保养作用,可安胎。
鳗鱼:预防成人病,防止老化、治眼疾与夜盲症。
鲩鱼:又称草鱼,暖胃和中、平肝祛风、增强体质。
鳝鱼:黄鳝不仅是席上佳肴,其肉、血、头、皮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黄鳝肉性味甘、温,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民间用以入药,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肠风痔漏、耳聋等症。黄鳝头煅灰,空腹温酒送服,能治妇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药,兼治臁疮,疗效颇显著。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特别是外用时能治口眼歪斜,颜面神经麻痹。经研究,鳝鱼血清有毒,但毒素不耐热,能被胃液和加热所破坏,一般煮熟食用不会发生中毒。
鳊鱼:特点是肉质肥嫩,脂肪含量极其丰富约占体重的8%。
鲤鱼:健脾、开胃、利尿、消肿、强心脏功能。
鲫鱼:补脑养胃、活血下乳、止痛目痢、解毒。
鳜鱼: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胃、疗虚损,适用于气血虚弱体质,可治虚老体弱、肠风下血等症。
泥鳅:泥鳅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泥鳅性味甘、平、补中、止泄,对肝炎、小儿盗汗、痔疮、阳痿、皮肤瘙痒、乳房痛等都有一定疗效。现介绍几经反复种便方:泥鳅可治肝炎,取适量活泥鳅放入水中,滴几滴香油,每天除去污水换入新水,待泥鳅排除肠内泥水物后洗净入锅,文火烘干,研末备用。每次取5g,温开水冲服,1日3次,此法对急慢性肝炎都有疗效;泥鳅可治阳痿,取活泥鳅适量,按上述方法处理后,与等量活虾一起煮汤食用(泥鳅、虾和汤同时服下),可治肾虚引起的阳痿;泥鳅可补脾胃,取泥鳅200g,花生油煎至透黄,加入适量水和盐煮熟后食用,可补脾、益肾和健胃。
丁香鱼:即 海蜒,亦写作“海艳”、“海咸”,系鳀鱼一类幼鱼,是鳀鱼干的俗称。鱼形似耳垂(金丁香),味似丁香花,故海边人称之为丁香鱼,属经济价值较高的美味小型食用鱼。海蜒按个头大小或开眼不开眼分为粗桂、中桂、细桂三种,其中以细桂为最佳。海蜒营养丰富,含脂量高达26%至30%,为一般鱼类的近十倍,加工后的海蜒可作多种菜肴,味鲜质优,泡汤炒蛋、冷拌热食,均为佳肴,海蜒味咸,性温,清热,止泻,在民间还有用来治慢性肠炎、肺结核等疾病。
三文鱼:含丰富不饱和脂肪酸,是所有鱼类中ω-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鱼类,有效降低高血压、胆固醇的含量及心脏病的发病率。
鲶鱼:除了鲶鱼的鱼子不宜使用,全身是宝,与鱼翅、野生甲鱼相媲美,有独特的强精壮骨和益寿作用。
鳕鱼:被称为“液体黄金”,可见它的营养价值之高,鳕鱼具有高营养、低胆固醇、易于被人体吸收等优点。还含有儿童发育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其比值和儿童的需要量非常相近。
2.虾类
虾主要分为淡水虾和海水虾。我们常见的青虾、河虾、草虾、小龙虾等都是淡水虾;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龙虾等都是海水虾。虾肉质肥嫩鲜美,食之既无鱼腥味,又没有骨刺,老幼皆宜 ,备受青睐。虾的吃法多样,可制成多种美味佳肴。虾肉历来被认为既是美味,又是滋补壮阳之妙品。虾营养极为丰富,含蛋白质是鱼、蛋、奶的几倍到几十倍;还含有丰富的钾、碘、镁、磷等矿物质及维生素A、氨茶碱等成分,且其肉质和鱼一样松软,易消化,不失为老年人食用的营养佳品,对健康极有裨益;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也是极好的食物。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虾中含有丰富的镁,经常食用可以补充镁的不足。虾的通乳作用较强,并且富含磷、钙、对小儿、孕妇尤有补益功效。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草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营养价值很高,其肉质和鱼一样松软,易消化,同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对虾:用对虾制作的鲁菜菜看如“清蒸大虾”、“烹虾段”、“炸虾段”、“红烧大虾”等均久负盛名。对虾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能补气健胃,壮阳补精,具强身延寿之功能,主治神经衰弱、肾虚阳痿、脾胃虚弱、疮口不愈等症。
海虾:保健功能:虾性味甘、咸、温,《纲目拾遗》载虾具有补肾兴阳、治痰火后半身不遂,筋骨疼痛的功效。适用于肾虚精滑、早泄、阳萎,女子性欲淡漠、食欲不振、筋骨疼痛等症。
龙虾(淡水):龙虾性味甘、咸、温《中国药膳大全》载龙虾具:温肾壮阳,健胃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肾虚精滑,早泄,耳鸣目昏,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自汗盜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虾皮:虾皮是广大群众喜爱的海味品。它并不是虾的皮,而是海中的毛虾煮熟晒干而成。由于这种虾体小,虾肉也很少,干制后就看不见虾肉,容易使人感到只是一种虾的皮。我国沿岸海域的毛虾,有中国毛虾、日本毛虾、普通毛虾、红毛虾和锯齿毛虾等五种。虾皮旺产期在“芒种”前后及“冬至”前后。 每百克虾皮含钙2000毫克,磷1005毫克,其含钙量之高是鱼、蛋类无法比拟,素有“钙库”之称。虾皮取用方便,经济实惠,虽不是餐桌上主菜,但做汤菜、拌凉菜、蒸鸡蛋羹、包饺子,用虾皮调拌,格外提味。佐餐吃虾皮,对提高食欲和增强体质有明显的作用。虾皮,还具有保健功能。儿童期机体的各个组织都在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的增长,需要大量的钙质,这些钙质完全来自食物。虾皮含钙量最高,食用又方便,在儿童膳食中经常加些虾皮,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老年人常食虾皮,可预防自身因缺钙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日本科学家曾对我国50~54岁的千人尿液进行分析,发现血压高低与钙含量相关,用钙治疗高血压,可使收缩压下降。如果每日饮食中增加1克钙,则高血压发病率可减少40%~54%。因此,中老年人多食虾皮,可防治脑血栓、脑溢血等疾病,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临床实验还表明,虾皮具有明显的补肾壮阳的功效。
虾米:是由各种海虾煮熟,经过晒干,而后去壳而成。虾米的营养成份很高,含蛋白质、脂肪、糖份,是人们喜爱的食用佳品。油煎、爆炒、做汤均可,其味鲜美,食而不厌,是美味的佳肴之一。
3.螺贝蟹类
螺贝蟹类海鲜在烹饪之前一定要洗净,目的是将它们体内的一些脏物和部分细菌清除掉,而且还要有一个短时间高温加热的过程,这样利用高温杀菌。海鲜食物一般都属于寒凉阴性类食品,所以在食用时最好与姜、醋等佐料共同食用。因为姜性热,与海鲜放在一起可起到中和寒热、防止身体不适的作用。而醋也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对海鲜中一些残留有害细菌能起到一定杀除作用。
海螺:《本草纲目》载海螺味甘、性冷、无毒。具有清热明目、利膈益胃的功效。对心腹热痛,肺热肺燥,双目昏花等病症有一定的功效。
贝:贝类性平、味甘、咸。具有滋阴补肾、调中的功效。《本草从新》载贝肉下气调中、利五脏、疗消渴《中国土特产大全》载扇贝:是高档的补品,有平肝、化痰、清热、补肾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两眼昏花、营养不良等症状。
日月贝:因左边贝壳为淡玫瑰红,右边贝壳为白色而得名。其肉圆形,扁状,名为"带子",可鲜食,也可晒干食。营养价值极高,是珍贵的海产食品。
鲍鱼:鲍鱼是海产贝类,自古被人们视为“海味珍品之冠”,其肉质柔嫩细滑,滋味极其鲜美,非其他海味所能比拟的。尤其是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裔和港澳同胞,对鲍鱼特别青睐。据说其谐音“鲍者包也,鱼者余也”,鲍鱼代表包余,以示包内有“用之不尽”的余钱。因此,鲍鱼不但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吉利礼品,而且是宴请、筵席及逢年过节餐桌上的必备“吉利菜”之一。鲍鱼本身营养价值极高,鲍鱼肉含有丰富的球蛋白。由于是深海生物,具有滋阴补养功效,中医认为它是一种补而不燥的海产,吃后没有牙痛、流鼻血等副作用,多吃也无妨。鲍鱼的肉中还含有一种被称为“鲍素”的成分,能够破坏癌细胞必需的代谢物质。鲍鱼还是一种餐桌上的抗癌食品。鲍鱼的作用不是降压,而是双向性调节血压,原因是鲍鱼能“养阴、平肝、固肾”,可调整肾上腺分泌。鲍鱼有调经、润燥利肠之效,可治月经不调、大便秘结等疾患。一般人都可以吃鲍鱼。夜尿频、气虚哮喘、血压不稳、精神难以集中者适宜多吃鲍鱼。糖尿病患者也可用鲍鱼作辅助治疗,但必须配药同炖,才有疗效。一定要烹透,不能吃半生不熟的。有些人每啖鲍鱼就胃痛,这是因为它的高蛋白质颇难消化的缘故。痛风患者及尿酸高者不宜吃鲍肉,只宜少量喝汤。虽然鲍鱼人人爱吃,但感冒发烧或阴虚喉痛的人不宜食用。
溢蛏:海产品中的名门显达,营养丰富,能强筋 壮骨、益气健身,极富营养价值,有补五脏,长腰力,益气开胃,润肤养颜的食疗功效。
干贝:扇贝、日月贝等闭壳肌制成的干品。有平肝化痰、补肾清热的功效。现代科学信息表明,扇贝的生殖腺中含有一种元素,有摧毁癌细胞的功能,可做为防治癌症的有效辅助剂。
海蛎干:富含蛋白质、肝糖、脂肪及多种维生素, 干品又具有补肝清热、滋阴明目、提神益精等医药效用,享有"海上牛奶"的美誉。
蛤蜊: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蛤蜊肉有滋阴明目、软坚、化痰之功效。
文蛤:蛤肉含糖类,蛋白质,脂肪,菸酸,无机盐,维生素A、B1、B2。蛤壳含碳酸钙、磷酸钙、矽酸镁、碘及溴盐等。其肉:润五脏,止消渴,软坚散肿,为营养晶,又为利尿药。壳粉(海蛤粉):治咳逆上气,项下瘿瘤,搐搦抽风,心气疼痛等。因其是有机钙质,能治胃酸过多,并适用于小儿佝偻病或因缺钙而来的痉挛抽搐病。
贻贝:被称为“海中鸡蛋”,其肉的干制品叫做淡莱;《本草纲目》记载,贻贝能治疗虚痨伤惫,精血衰少,吐血久痢,肠鸣腰痛等疾,对治疗妇女病亦有一定疗效,还是妇女产后的滋补品。据国外报道,贻贝含有动脉硬化患者及老年人营养所必须的成分,能防止地方病和甲状脓肿。淡菜对老年头晕,阴虚阳亢 头晕腰痛,小便余沥,妇女白带,下腹冷痛 高血压,耳鸣眩晕良好的药用价值。
扇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其韧带的浸出物对医治癌症有一定的疗效。
青蟹:沿海所产著名海味之一。青蟹肉嫩、味鲜、可口、营养丰富,配以生地,称“青蟹生地汤”,有清凉解毒、降血压、治牙痛等作用。
梭子蟹:梭子蟹全身是宝,除了可供食用外,蟹壳可入药和提炼甲壳素等,其蟹膏俗称蟹黄,可制蟹黄饼,是嵊泗渔岛特有的纯天然的海鲜调味品。
4.藻类
“海洋蔬菜”即人们常见的海带、紫菜、群裙带菜及麒麟菜之类的海藻。我国海藻资源丰富,其中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约有 100多种。海藻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由于光合作用,海藻把海洋里的种种无机物,在海藻内合成陆生蔬菜中没有的植物化合物。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经常食用海藻对人体十分有益,尤其是对扰现代人的许多身心疾病,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国外营养学家预测:海藻将成为风靡21世纪的健康食品。海带等褐藻中含有褐藻胶,最近专家们研究发现,褐藻胶降压效果比较明显。有人把海带根干用于治疗高血压,在接受治疗的158人中,显效的有86人,而且患者的血脂也下降了,胆固醇下降者占58%,甘油三脂下降者占50.3%。海藻内含糖量高达30-57%。经研究发现,海藻中的糖不仅提供能量,而且其中所含的岩藻多糖是海藻独特的黏液成分,是陆生蔬菜所没有的。岩藻多糖具有肝素的活性,有阻止动物红细胞凝集反应的作用,即可防止因血液黏性增大而引起的血压上升。脑血栓、脑溢血的致死、致残率很高,食用海藻将大大降低中风的发生率。在海藻中含有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其中不少是二十碳五烯酸。二十碳五烯酸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据分析,几乎所有海藻中都含有二十碳五烯酸,有的占脂肪酸的15%-20%。海藻还富含硒元素。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缺硒是患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他们从调查中发现,患有冠状动脉硬化和心肌梗塞的患者,体内硒含量比起低硒地区的人,死于心脏病的人数比富硒地区高出3倍。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有食用含硒海藻习惯的科罗拉多州,死于心脏病的人仅为华盛顿的1/5,硒十二月份能保护心脏,多因其能防止脂肪酸产生过多氧化物,避免心肌损伤。最近的研究证实,日本近海的海带等有抑制肿瘤的作用。人们认为,日本妇女乳腺癌发病率较低,与其经常食用海藻有关。有人用日本海里的10种食用海藻进行了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6种食用海藻有抗白血病的效果,并认为抗肿瘤的主要成分是褐藻胶。海藻中还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纤维素,纤维素对防治便秘的效果明显,从而减少有害物质在人体内过多的积聚。另外,可食用海藻均属碱性食物,常食碱性食物,有助于改善现代人的酸性体质,强化人的免疫机能,这些都可大大增强人体抗癌能力。
海带:含有碘、铁、钙、蛋白质、脂肪以及淀粉,甘露醇,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尼克酸,褐藻氨酸和其他矿物质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是一种经济实惠,受人们欢迎的副食。海带的含碘量达3%-5%。碘是人体内调节甲状腺功能的必需品。成年人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粗脖子),儿童缺碘,则会影响大脑和性器官的发育。另外海带性凉,能消炎退热,补血润肺和降低血压。经常吃些海带,对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有特殊功效。此外,对淋巴结核、腿脚浮肿、消化不良、皮肤溃疡等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海带性寒,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
紫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和大量的无机盐、胡萝卜素、红藻素、胶质及粗纤维等,特别是碘质的含量最为丰富,每公斤紫菜中含碘18毫克。同时,紫菜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食疗本草》记载:“紫菜主治热气烦塞咽喉,煮汁饮之。”《本草纲目》中亦提及“凡瘿结积块之病,宜常食紫菜”。现代医药认为,经常食用紫菜,除了可防治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动脉硬化及缺碘引起的疾患外,还有降压、解毒、抗癌等功效。盛夏季节多吃紫菜,有消暑热、补养分的作用。紫菜既可做汤,又可凉拌。人们若吃了脂肪性食物后,喝点紫菜汤,会有清香解腻之感。
羊栖菜:肉厚多汁,食用价值高。《本草纲目》对羊栖菜的记载:“味苦、寒,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下坚气、腹中上下呢、下十二指水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羊栖菜对预防甲状腺肿大,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治疗高血压和大肠癌、胃癌,均有一定的功效;并对促进儿童骨路生长,保持皮肤润滑,恢复大脑疲劳,防止衰老等,亦有显著的作用。
5.头足类
鱿鱼:营养价值极高,蛋白质含量达16%-20%,脂肪含量极低,只有1%不到,因此热量亦低,对怕胖的人来说,吃鱿鱼是一种好的选择。而鱿鱼的脂肪里含有大量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如EPA、DHA,加上肉中所含的高量牛磺酸,都可有效减少血管壁内所累积的胆固醇,对于预防血管硬化、胆结石的形成都颇具效力。同时能补充脑力、预防老年痴呆症等。因此对容易罹患心血管方面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鱿鱼更是有益健康的食物。我们吃鱿鱼都已将内脏除去,因此食用鱿鱼不必顾虑胆固醇过高。此外,鱿鱼肉中还含有矿物质,如钙、磷及维生素B1等,都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八爪鱼(章鱼):保健功能:章鱼肉性寒、味甘、咸、无毒。《本草纲目》载章鱼:养血益气,《泉州本草》载章鱼有:益气养血、收敛生肌的功效,章鱼富含牛磺酸,能调节血压,适用于气血虚弱、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痛疽肿毒等病症。有荨麻疹、过敏史的人不宜食用。
墨鱼:境内沿海均产。营养价值高。从其内脏中提取的内脏油是制革的原料之一。眼珠可制眼球胶,上等胶合剂。其骨中药名为海漂蛸,治溃疡、外伤、妇科病。乌贼干品远销国内外。能墨鱼肉性味咸、平,《医林篡要》载墨鱼具有:补心通脉、和血清肾、去热保精的功效,治血虚经闭、崩漏、带下。
6.龟鳖及其它类
甲鱼:甲鱼,是人们喜爱的滋补水产佳肴,它无论蒸煮、清炖,还是烧卤、煎炸,都风味香浓,营养丰富。甲鱼还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疗价值。甲鱼肉及其提取物能有效地预防和抑制肝癌、胃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并用于防治因放疗、化疗引起的虚弱、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症。甲鱼亦有较好的净血作用,常食者可降低血胆固醇,因而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益。甲鱼还能“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食甲鱼对肺结核、贫血、体质虚弱等多种病患亦有一定的辅助疗效,且可治疗阳虚发热、肝脾肿大、胸肋作痛、闭经难产、淋巴肿胀等疾病。死甲鱼或变质的甲鱼不能吃。煎煮过的鳖甲没有药用价值。肠胃功能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应慎吃,尤其是患有肠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不宜食用。失眠、孕妇及产后泄泻也不宜食,以免吃后引发胃肠不适等症或产生其他副作用。
海蛰:保健功能:海蛰性味咸、平,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降压、袪风除湿、消积润肠的功效。《医林篡要》载海蛰:补心益肺、滋阴化痰、去痰咳、行邪湿、止咳除烦,用于哮喘、咳痰、痞积、甲状腺肿、胃溃疡、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等症,并抑制癌症且能使人皮肤白嫩细腻。
海参:有补肾益精、壮阳疗痿、益气补阴、通肠润燥、消炎止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阳萎、早泄、多种出血后的贫血、关节炎、神经痛、血管硬化、肝炎、产后乳汁少等症。所含的海参素A和B.对某些癌症还有抑制效果。
鱼翅:鱼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具有补五脏、消肿去瘀、杀虫、愈虚劳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阴虚肺燥、咳嗽咽干、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肿痛等症。
海蛇:肉可食,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高级食品。海蛇毒可治坐骨神经痛、风湿症等病。
珍珠:珍珠又名真珠、蚌珠,历来被视为不可多得的宝贝。珍珠有三大用途。第一是药用,它是一味名贵的药材,性寒味咸,无毒,入心肝二经,能镇心安神、养阴熄风、清势坠痰、去翳明目、解毒生肌,临床可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第二是用作装饰品,可以做成各种首饰以及帽穗、垂帘等,极为秀丽美观。第三个作用就是用于美容养颜。本草纲目》中写道:“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中国医学大辞典》记载,珍珠能“镇心明目,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 珍珠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多种氨基酸、碳酸钙、磷酸钙、硅酸钙,以及银、硒、锰、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在这些成分中,有不少元素都具有养颜护肤的作用。用珍珠药治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珍珠的药用功能,在l 9种历代医药古籍及现代药典上都有记载,可概括为:止咳化痰、镇惊安神、清热解毒、杀菌消毒(对金黄葡萄球菌杀灭力最大)、止血生肌、明目去翳(眼科圣药)等。目前,用珍珠制成的中成药丸、散、丹、针剂很多,如珍珠粉、珍珠层粉、珍珠散、 六神丸、六应丸、行军散、牛黄丸、鸡骨草丸、眼药水、眼膏、消炎片、镇安丹等几十种。广西珍珠公司生产的珍珠母注射液获国家金奖,对妇女输卵管结扎出 血和产后出血有特效。
7.鱼体的其它部分
鱼的全身都是宝,都是营养佳品千万别抛掉。
鱼眼:人们在吃鱼时,有的将鱼眼丢弃不吃,其实鱼眼中含有丰富的碳五烯酸和碳六烯酸,并且还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作用。新的科学研究显示,鱼眼特别是金枪鱼科的鲔鱼眼,含有相当丰富的二十二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等不饱和脂肪酸。这种天然物质能使大脑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对于防止记忆力衰退、胆固醇增高以及延缓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等功能。
鱼鳞:营养学家最新研究发现,鱼鳞的营养丰富,药用作用好。据分析,鱼鳞含有较多的卵磷脂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多种微量矿物质,尤以钙、磷含量高。科学家研究表明,鱼鳞是特殊的保健品,有增强人脑记忆力、延缓脑细胞衰老,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高血压及心脏病的作用,此外,还能预防小儿伛偻病和老年骨质疏松症。
鱼血:鱼类的血量相对较少,一般只占体重的2%左右,但鱼血却有着极大的营养与药用价值。据科学家研究,鱼类血液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有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并有氮、钾、钠、磷、铁等盐类,同时还含有氨基酸、脂肪、葡萄糖等营养物质。鱼血性甘温。鳗鱼血清含毒素,但加热或经胃液后,可使毒素破坏,不影响食用。鳝鱼血具有祛风活血、壮阳等功效,用于口眼歪斜、耳痛等。黑鱼血活血通络,治筋骨不舒。鲶鱼血与嫩豆腐煎汤食用,对黄疸、肺病、心脏病有一定疗效。甲鱼血与干石灰粉混合阴干,研末撒于患处可治跌打损伤、刀伤及创伤出血症等。需要注意的是河豚鱼血有毒,不可食用。此外,特殊鱼血在制药工业及食品工业中有特定的用途。据研究,从中国鲎的蓝色血液中提取“鲎试剂”,可快速准确地检测人体是否因细菌感染而患病。制药工业和食品工业可用它作毒素污染的检测。
鱼鳔:鱼鳔俗称鱼肚,又名鱼胶、白鱼等,是我国水产食品中之珍品,其味道鲜美。鳔所含骨胶原占80%。可以说,鱼鳔是一种高级滋补佳品,可滋补肝肾,补精益血,开胃益气,生津健脾。同时,鱼鳔也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性味甘、咸、平,对赤痢、乳腺炎、难产及产后腹痛等症有一定的饿疗效。另外,黄鱼鳔胶与淮山药煎服可治肺结核,鳕鱼鳔胶内服可治咯血,海鳗鳔加冰糖炖服可治胃病和气管炎。
鱼头:专家认为,鱼头特别是鳙鱼头对大脑大有补益。鳙鱼头肉质肥嫩,味道鲜美,皮若海参,享有“鱼头三钱参”之美誉。除其鳃及骨头外均可食用。扒开鳃盖,其肉质嫩如猪脑,色如美玉,令人口舌生津;其颅内脑油,似炖烂的白木耳,油而不腻,那种肥嫩更是秒不可言,难怪至今沪、宁、杭还流传着“鳙鱼头,肉馒头”的民谣,也难怪北京的鱼头火锅一度风靡全国,令多少美食行家推崇备至。此外,鱼头的医用价值也很高,鳝鱼头具有止痢、治疗消化不良的功效,鳙鱼头去头眩、暖胃、强筋骨、鲑鱼头中软骨等所含的软骨素硫酸有防止肥胖之妙用,大麻哈鱼头治水肿、鳢鱼头晒干研末以陈醋送服可治闭经,海鳗头与干艾煎服可治妇女产后风。
鱼内脏:据研究,把鱼的饿内脏或下脚料经特殊加工提炼,再配合其他辅料可制成各种保健品,如强血油食品、低胆固醇补脑食品等,在市场上颇受欢迎。鱼子可加工制成鱼子食品,因其具有健美功效和富含卵磷脂等物质,符合时尚,备受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喜爱。以鱼内脏为原料,用酶或化学方法将其中的蛋白质水解而制成的鱼露等产品,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效利用了鱼类废弃物资源,变废为宝,增值增效。
鱼骨:鱼骨治病已有千年历史,常用的有,鳖甲骨,肺结核潮热、妇女手足心发热又测不出温度,用鳖骨少许加中药煎剂可除热;乌贼骨,治疗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用乌贼骨煎服或炒黄研末吞服,可制酸、止痛,止血,保护胃黏膜;鲤鱼嘴骨,用其骨入药煎剂,可治疗胆囊和膀胱泥沙型的结石;黄鱼脑骨,黄鱼头上有两块骨头,中药名为鱼脑石,可研末入药冲服治鼻窦炎,也可治结石。
来源: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