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1日,浙江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承担的省重点科研社会发展项目“水产品中药残多组分的检测技术及预警系统研究”(编号为2005C23067)分别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和浙江武林新产品新技术鉴定中心组织的鉴定。
项目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系统地开展了水产品中21种磺胺类药残多组分同时检测技术、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残留检测技术及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水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分析、养殖环境基地筛选、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领域。建立的水产品中21种磺胺类药残多组分同时检测技术,一次可同时检测21种磺胺类药物,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与现行相关水产标准相比,不仅检测药物种类多,检测限低,而且检测时间缩短50%以上,检测成本下降60%以上。同时,项目还系统地开展了大黄鱼、虾类、中华鳖、梭子蟹等水产品药残监测,建立了浙江省水产品药物残留数据库,研究开发了一套能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和及时反映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的浙江省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预警软件,初步建立起了浙江省水产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2个省级地方标准,并已颁布实施,同时应用于4个水产苗种标准,为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项目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
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在水产品中21种磺胺类药残多组分同时检测技术、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残留LC/MS/MS检测技术在残留溯源分析中应用、硝基呋喃类代谢产物残留LC/MS/MS检测技术在药代动力学和养殖基地场址筛选及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分析中应用等多项研究有创新,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 (浙江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
项目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系统地开展了水产品中21种磺胺类药残多组分同时检测技术、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残留检测技术及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水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分析、养殖环境基地筛选、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领域。建立的水产品中21种磺胺类药残多组分同时检测技术,一次可同时检测21种磺胺类药物,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与现行相关水产标准相比,不仅检测药物种类多,检测限低,而且检测时间缩短50%以上,检测成本下降60%以上。同时,项目还系统地开展了大黄鱼、虾类、中华鳖、梭子蟹等水产品药残监测,建立了浙江省水产品药物残留数据库,研究开发了一套能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和及时反映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的浙江省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预警软件,初步建立起了浙江省水产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2个省级地方标准,并已颁布实施,同时应用于4个水产苗种标准,为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项目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
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在水产品中21种磺胺类药残多组分同时检测技术、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残留LC/MS/MS检测技术在残留溯源分析中应用、硝基呋喃类代谢产物残留LC/MS/MS检测技术在药代动力学和养殖基地场址筛选及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分析中应用等多项研究有创新,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 (浙江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