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产大学改善养殖鱼肌肉品质研究显成效

发布日期:2007-03-27 浏览次数: 分类:技术

     养殖密度过高、生长周期被迫缩短,导致如今的多种养殖水产品口味下降。记者日前从水产大学获悉,该校“改善养殖鱼类肌肉品质的营养措施研究”项目已获初步成功,不久之后,市民餐桌上的鱼将变得更好吃。
  该项目负责人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冷向军副院长介绍,该项研究的试验对象主要是草鱼、罗非鱼、黑鱼等淡水鱼类,通过特别的饲料搭配以及改良养殖环境,以期达到以下两方面的效果:增加鱼体内能够产生风味的物质,改善鱼类肌肉的粗细、弹性、韧性等,让餐桌上的鱼肉更美味。项目已历时两年多,经仪器相关数据和口感笔试,新方法养殖的鱼确实好吃不少。
  据了解,长期以来,国内水产品养殖一味追求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过程中,鱼类的自然生长周期被迫缩短。如在野生环境中,草鱼一般生长三年后才上餐桌,而在目前的人工养殖中,草鱼的生长周期被压缩到两年。此外,养殖密度过大,也导致鱼类一定程度上“营养不良”。如此一来,鱼体类的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之类影响鱼肉风味的物质,整体上积存不足。
  在长期的研究中,项目组通过调整饲料中营养配料,在保证安全的范围内增加一些功能性营养素,为草鱼等研究对象制定出了各自的“最佳食谱”,能够很好地改善其营养状况。
  鱼肉太松、没有嚼劲,也是影响鱼肉品质的一大因素。为了得到更为客观的数据,项目组引进了一台能够模拟人类口舌的咀嚼工作,精细测试肉类的硬度、脆度、弹性等指标的质构仪。测试结果显示,在特定盐度里长大的草鱼、黑鱼等实验对象,无论是生肉还是经过烹调的熟肉,其直接关系到口感的各种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日前在上海水产大学召开的2007年长三角地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技论坛上传出消息,上海正在构建饲料质量安全体系,鱼虾蟹贝吃什么将有统一标准。
  “多宝鱼”事件主要出在养殖环节,并不完全是饲料原料本身的问题,但强大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减少各种危害安全的事件发生。长三角高校专家建议,可先在长三角地区建立一个联合的水产动物饲料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如果试验成熟可以推广到全国。据了解,建设中的水产动物饲料质量安全体系包括,对饲料生产加工企业加强监控、企业必须符合相关认证体系标准、职能部门将对企业进行抽查。技术上要加强水产品饲料来源检测,同时倡导建立企业诚信体系。 (新闻午报)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