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发现螺旋藻新种

发布日期:2005-07-28 浏览次数: 分类:技术

    百姓们耳熟能详的螺旋藻,如今在我国首次发现了3个新种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这不但填补了我国从未发现过螺旋藻种的学术空白,而且结束了我国螺旋藻产业只能依靠外来藻种的历史。 
改写这个历史的,是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尹伟伦率领的课题组。日前,他主持的这项科研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发现了中国螺旋藻种,提出了细胞激发放氧的新理论及细胞沉浮调控新机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浮游生物细胞沉浮机制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课题组主要开展了3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中国螺旋藻新种及相似种的比较研究;二是选育优良藻种;三是研究螺旋藻细胞激发放氧特性和细胞沉浮调控机制。 
研究人员研制出利用天然资源节约成本配制培养液的专利,可广泛应用在螺旋藻生产中,使西部盐碱湖密集区发展新型绿色产业。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选育出两个产业化藻种的新品种,其中一个不仅多糖含量高,而且具有两个新的多糖组分和抗辐射物质,在医药保健、食品添加和化妆品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另一个能在降雨量大的产业化地区生长,可防低渗伤害,稳定产量。 
螺旋藻是具有高级保健品、高营养饲料等用途的宝贵资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此前,国内外从未发现中国有此藻种。中国螺旋藻新种的确定,表明了螺旋藻的天然分布不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而且在温带地区也有分布。以往,国内外进行螺旋藻生产的只有两个种,生产企业所有藻种均从国外进口。新种的发现和确定摆脱了对进口藻种的依赖。 
经过研究和培育,新的螺旋藻种与进口藻种相比具有三大突出特点:主要营养成分高,其产品具有高质量;具有耐低温的特性,确保每年有较长的养殖期;具有强的抗辐射特性,用于医药、化妆品开发前景广阔。据称,该藻种已在我国云南、福建、江苏、湖北等地养殖,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 
产业化藻种的发现和优良藻种的培育,为我国开发利用螺旋藻提供了优越条件。据悉,我国具有发展螺旋藻产业的资源基础。在一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壤贫瘠、生态脆弱,盐碱湖周边的高度盐碱化土地,高等植物、农作物难以生存,但却是低等植物螺旋藻的适生环境。据称,在研究推广地区,已有企业在开发螺旋藻,养殖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产量150吨。 
如按其所含蛋白质当量计算,一亩螺旋藻产量相当于736亩水稻和658亩小麦。这对于干旱少雨、盐碱湖丰富地区的农民增收脱贫有重要意义。 
专家称,以螺旋藻开发为中心,开发当地其他浮游生物资源,组合成高科技产业链,是一项新型的绿色产业,将带动我国食品、医药、精细化工、饲料加工、畜牧业和水产养殖等行业的发展。 
这项成果在理论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提出了细胞激发放氧的新概念和螺旋藻细胞沉浮调控的新理论,突破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氧的传统概念。发现了在光饱和点之后,螺旋藻在强光下细胞发生激发放氧的现象。研究发现,螺旋藻细胞具有将光合放氧贮存在气囊中,并可通过光温调控集中放氧的功能,证明了螺旋藻细胞的气囊是柔性结构,由此建立了光温调控密闭空间按需、高效、定时、定量供氧气的新技术专利;修正了传统极谱氧电极法测定光合速率的原理,提出了螺旋藻光合速率准确测定的新技术;对扫描、透射电镜的螺旋藻样品前处理方法作出了改进,明显提高了其超微结构的观察效果。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