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系数是衡量养殖生产中饵料质量和饲喂效果的一个理化指标,即养殖产品每增重1千克投喂某种饵料的千克数。实际生产中一般叫投饵系数,即投饵总量与收获总量之比。投饵系数是养殖生产管理的一个综合指标,为了便于计算投饵系数一般以配合饵料为标准饵料,其他饵料都按一定的比例折合为标准饵料。由于饲料成本在养殖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投饵系数的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从以下八个方面来考虑降低投饵系数:1.饲料的质量、规格及加工工艺水平养殖生产中常用的饲料有天然和人工两种饵料,使用人工配合饵料时首先应当注意饵料的质量,饲料的质量高,饵料系数就低,投饵量也可以降低。其次还要对配合饵料配方中的营养配比、加工工艺等指标进行考核。同时配合饵料在水中要有良好的稳定性,虾料要达到4~6小时,鱼料要求达到2小时,颗粒的大小要适合养殖对象摄食,还要有较好的诱食性。2.改进养殖方式,选择生长速度快的养殖品种采用高产的新型养殖技术。比如淡水鱼类养殖中,采用80:20优质吃食鱼为主的养殖技术,海水鱼类采用网箱养殖技术,虾类养殖中采用放苗前肥水培养适口基础饵料等技术,都可以降低饵料系数,增加效益。在同等条件下,选择不同的养殖品种对饵料系数的影响也很大,优良品种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饵料系数比普通品种要低得多。3.养殖个体的大小同样影响投饵系数的高低幼体的饲料系数低于成体,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养殖生物达到商品规格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收获,以确保有一个好的经济效益。4.合理投饵及合理的放养技术投饵量的准确估算直接影响着投饵系数的大小。投饵过量,不仅造成饵料浪费,使饵料系数升高,而且过剩的饵料容易腐烂变质,败坏水质影响生物的生长。但是投饵不足,养殖生物摄取的营养仅够维持其体蛋白质的更新和基础代谢,养殖生物生长缓慢,饵料系数也会升高。合理放养包括放养密度、放养对象、和放养操作方法。首先要根据气候条件、水面大小、水质状况及养殖生物的生活习性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密度过大,养殖生物在不良的水环境中生长,饵料系数就会过高,密度太小,不能很好的发挥水体的潜力,产值效益低,饵料系数也会过高。其次,放养对象规格、质量同样会影响饵料系数的高低,体质健壮,食欲强,消化吸收率好的品种增重快,饵料系数就低,反之则高。再其次,放养过程中还应注意品种之间对摄食的干扰行为,避免饲料的利用率下降。一般是主体鱼驯化摄食完成后,再投放其他配养鱼。5.池内竞争生物的多少池内的小杂鱼、虾、蟹都是主养对象的争食生物,它们的数量愈多,投饵系数就越高。6.饵料生物的数量池内天然饵料是养殖生物的优质饲料,它们的数量多少关系到饵料系数的高低。7.水质条件水质条件是指水的理化指标,水质条件良好,生物生长快,缩短了养殖周期,投饵系数就低,反之水质条件不佳,生物生长慢,体重增加的也慢,延长了养殖周期,投饵系数就高。8.养殖生物的死亡疾病及敌害生物等因素引起的死亡,影响了养殖的产量,投饵系数必然升高。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