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藻虫生态修复技术”从试验走向应用

发布日期:2004-10-21 浏览次数: 分类:技术

  多年来,人们对于日趋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蓝藻爆发问题似乎一直是无计可施。君不见,在众多的城市景观水体,包括各种公园、人工湖、河道、旅游景点甚至一些城市的“母亲河”或者“母亲湖”之中,由于蓝藻爆发并大量累积,继而泛滥成灾,使得许多本应清澈透明、本应赏心悦目的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变绿,变臭,继而在整个水体表面堆积起厚厚一层浓绿腥臭的污秽物。 

    可以说,在现实生活当中,蓝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各级环保部门、各类“涉水”企业及广大群众眼里和心中一种挥之不去的“痛”。 

    而俗话又说,一物降一物。经过7年多特殊的驯化,并进行不断提纯、复壮,一种专“吃”蓝藻的“小虫虫”已由上海水产大学培育成功,并且已经在昆明市西山区海埂村滇池北岸封闭50亩池塘进行了1年多的地区适应性中试。这种“小虫虫”的名字叫做食藻虫。 

    据“食藻虫生态修复技术”发明人、上海水产大学副教授何文辉介绍,由于蓝藻特殊的结构特性,湖泊中缺少能够吸收消化蓝藻的天敌,蓝藻爆发并大量累积,阻挡阳光和氧进入水下,引起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水生植物的的死亡减少了水体的供氧源,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体的消化分解进一步消耗水中的氧,水中氧气的严重缺失与不足又使水生动、植物难以生长发育,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水体严重污染,丧失活性。 

    “食藻虫生态修复技术”治理蓝藻污染的工艺路线是:把经过特殊驯化的食藻虫投入蓝藻污染水域,食藻虫摄食蓝藻后,改变水体的理化性质,抑制蓝藻生长,增加水体透明度,建立适宜的水体环境,从而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使之与食藻虫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替代蓝藻进行水下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溶解氧,吸收水中过多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随着水生植被尤其是沉水植被的逐渐恢复,又为有益微生物、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和水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与生长环境,从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水生动植物生态系统。食藻虫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接通了食物链,逐步连接恢复从沉水植物、微生物、水生昆虫到螺、贝、虾、蟹、鱼等湖泊原有生态食物链,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自净能力。

来源:云南日报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