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沿海紫菜发生大面积生长障碍 专家提出七条应对措施

发布日期:2004-10-19 浏览次数: 分类:技术

本报讯 记者王明俊 特约记者冯智银报道10月7日起,江苏省如东县洋口、丰利、苴镇和长沙地区的部分沿海滩涂上,人工栽培的条斑紫菜大面积发生生长障碍。主要症状为苗体体色变淡、细胞断裂、胞子囊消失、苗体脱落,最严重的区域已经网上无苗。

  据沿海渔民介绍,连日来,海水异常变清,水深1.5米处锚链清晰可见,水中鱼虾踪迹全无,小取作业网网落空,棘皮海蜇及滩面贝类文蛤、四角蛤甚至连泥螺都有死亡。往年此时经常可见的石笔硅藻(俗称毛花菜),今年也看不到了,连附着于紫菜网帘、筏架上的绿藻等也大量尖头发白、死亡。该区域内养殖企业测定,海水pH值高达8.6~8.8,为数十年来之罕见。

  10月12日~13日,南通市海洋与渔业局会同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南通市紫菜联合会、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等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对如东全县目前紫菜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了解,目前已知遭受严重影响的面积达24500亩,另有15660亩遭受比较严重的影响,占全县紫菜栽培总面积的54%以上。

  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对造成该地区大面积紫菜培苗生长障碍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一是汛期的影响。10月3日~7日为小汛期,潮水涨退落差小,水流不畅,水体无法进行有效交换,影响正常发育。二是气象条件的影响。小汛期内,日照强烈、气温偏高、夜夜大雾、无风少雨,加之出苗期内干出时间偏少或根本没有干出,影响正常出苗。三是水质条件恶劣。从渔民观察到的奇异现象及水中pH值测定结果推测,该区域内水质异常,对紫菜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及生存极其不利,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查明。

  针对目前状况,专家及技术人员建议养殖人员和养殖企业要紧紧抓住大汛期的有利海况、气象、水质条件,一是将低处网帘移往高处,增加培苗干出时间;二是要充分利用剩余贝壳,抓紧补采壳孢子苗种;三是发扬互助精神,在海区重网叠挂,争取附着单孢子苗。四是配置营养液,实施浸泡施肥,增强苗体体质,促进单孢子放散,预防叶体退色。五是利用有利天气,通过晒网后再下海;六是对健康苗网要适时并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冷冻、冷藏,有效回避下一个小汛期。七是对已经冷藏的欠健康苗网要及时下海恢复,确保健苗入库。

  到目前为止,海安、如东等在外沙栽培的紫菜、如东大豫镇南部及启东沿岸地区的紫菜,虽然也有少部分出现掉苗、烂苗现象,但总体生长状况仍属正常。

  灾情发生后,市、县海洋与渔业局已邀请专家及技术人员奔赴现场,检查灾情。目前,正联系专家进行进一步会诊。与此同时,该市还启用南通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定点、定时进行水质状况的检测,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并将其无偿提供给养殖渔民。
来源:中国海洋报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