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销量小幅上扬
同其它水产养殖品种相比,我国龟鳖的市场消费在全球之首,年销量2003年在14万吨左右,预计2004年可增加10%左右,上升至15万吨以上。市场总势态与养殖产量同步增长(含进口),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的良性局面。
二、产品更能满足市场需求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龟鳖市场逐渐成熟,在养殖者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还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产品我样化的比例结构日趋合理。如龟鳖除鲜活的品种较多外,以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品风靡全国(鹿龟酒、龟鳖丸等),市场价格也在逐步接近大众消费。而鳖的产品更是花色品种齐全,就鲜活鳖来说目前已有多种,如精品礼盒型。一般是由知名的无公害产品通常是在室外养殖3年以上的生态鳖精装而成,专供节假日探亲访友的消费者。据了解,2004年春节期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产品的浙江明凤中华鳖光精品礼盒一项,销售额就达200万元以上。其它还有品牌鳖、外塘生态鳖、温室宴会鳖等等都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三、2004年龟鳖鲜活产品价格走势
龟鳖作为我国传统的美食补品,消费者最怕件事:一是价格太高,想吃买不起;二是怕质量有问题,想吃不敢吃。进入新世纪后,由于产量的增加和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产品的质量也因有关部门的层层把关,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发现过有关甲鱼因质量问题的争端和投诉。质好量足的产品培育了市场,市场的发展又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所以说龟鳖产业前景还是看好,那么2004年的价格走势如何呢?
1.龟类
(1)巴西龟 2003年全年平均价格36元/千克,占龟类市场的45%,国内主要市场在湖北、广东。2004年可能会降至30-32元/千克。
2003年巴西龟苗8-11元/只。
(2)乌龟 2003年全年平均价格120元/千克,占龟类市场的30%,国内主要市场在湖北、广东、江苏。2004年可能会降至80-100元/千克。
2003年乌龟苗为18-25元/只。
2.鳖
(1)品牌鳖 2003年室外池塘精养中华鳖(鳖苗-成鳖,养殖周期3年)和室外池塘混养(鳖种-成鳖,养殖周期1年)的价格为120-160元/千克。占鳖鲜活商品市场的15%,国内主要市场在长三角和珠三角。2004年价格可能与2003年持平。
(2)室外池塘养殖鳖 精养中华鳖(鳖种-成鳖,养殖周期1年)2003年40-60元/千克。占鳖鲜活商品市场的20%,国内主要市场在长三角和珠三角。2004年价格可能会下降至36-50元/千克。
(3)工厂化养殖境外鳖 2003年34-40元/千克。占鳖鲜活商品市场的65%,国内主要市场在长三角和珠三角。2004年价格可能会下降至30-35元/千克。
2003年境外鳖苗平均价格为2元/只,中华鳖苗平均为2.2元/只。
四、今后养什么龟鳖有效益
根据上述分析,生产苗种的效益为最好,但各地在发展生产时,应与当地的养殖区域规划相结合,并在引种育种工作中应按国家有关管理条例进行,切忌一哄而上、盲目发展。
其次是用现有的池塘进行鱼鳖龟、虾鳖龟、蟹鳖龟和鱼蚌鳖龟混养,这样的龟鳖不但质量好,价格优,而且易养殖、成本低。有条件的地方可作为优势产业稳步发展。
应谨慎发展的是工厂化养殖和室外池塘养殖。
五、加工外贸前景看好
鳖虽是美食补品,但宰杀麻烦、烹饪费时,人们对加工产品已引起关注。到新世纪初,我国龟鳖的粗深加工产品已有几十种,如上海梅林的红烧甲鱼罐头、明观香辣甲鱼块、清溪鳖油保健品、海南养生堂龟鳖丸、江西的鳖蛋酒、海南的鹿龟酒等等。
鳖的外贸出口,主要为日本和韩国等周边国家,量虽不大,但也在逐年增加,其中浙江天海园2003年出口日本百余吨,离岸价20美元/千克左右,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六、养龟业风险显现,发展还应慎重
2003年的养龟业似乎更是个多事之秋。首先是乌龟,因林业部发布了[2003]121号文件,将我国本土的乌龟排除在可经营驯养利用的野生动物之外,使其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国家禁养禁区销动物。据了解,文件发布后上海、成都、南京等城市农贸市场的鲜活乌龟被有关执法部门彻底查处,使一些经销商再也不敢把乌龟输入市场,乌龟的商品介也从年初的每500克75元跌到年底的50元以下,商品交易也很快从公开转入地下。据不完全统计,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养殖户有上千家,而刚刚打开的出口大门也因此被封死。近来,已由十几家养殖企业向全国人大申诉,并呼吁有关部门对我国乌龟的驯养和经营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要求对有关文件作出既有利于保护野生资源又有利于养殖发展的方向调整。所以对乌龟的养殖是继续封堵还是放开,还有待观察。
对于国家允许养殖营销的外来品种巴西彩龟,由于有生长快、成活率高、工厂化控温养殖周期短等优势,被一些地方盲目地列为快速发展当地经济的重点产业工程,使上半年苗种的价格从过去的每只4元一下涨到11元,然而市场是检验产业发展是否良性的试金石,有限需求的龟类市场对迅锰增长的供应回报是价格从年初的每500克22-25元降到15-16元,而且销量有限,彩龟养殖户亏损已成定局。
另一种国定允许养殖经营的外来品种鳄龟,因亲龟育成时间较长,加之引进后一般都以炒种为主,所以国内还未有一定规模的繁育和商品基地,目前在一些人的炒作下,使大部分养殖者如同雾里看花,无所适从。而昂贵的商品价格也只是广大民众可望不可及的奢物而已,所以要形成市场为期还远。
同其它水产养殖品种相比,我国龟鳖的市场消费在全球之首,年销量2003年在14万吨左右,预计2004年可增加10%左右,上升至15万吨以上。市场总势态与养殖产量同步增长(含进口),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的良性局面。
二、产品更能满足市场需求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龟鳖市场逐渐成熟,在养殖者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还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产品我样化的比例结构日趋合理。如龟鳖除鲜活的品种较多外,以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品风靡全国(鹿龟酒、龟鳖丸等),市场价格也在逐步接近大众消费。而鳖的产品更是花色品种齐全,就鲜活鳖来说目前已有多种,如精品礼盒型。一般是由知名的无公害产品通常是在室外养殖3年以上的生态鳖精装而成,专供节假日探亲访友的消费者。据了解,2004年春节期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产品的浙江明凤中华鳖光精品礼盒一项,销售额就达200万元以上。其它还有品牌鳖、外塘生态鳖、温室宴会鳖等等都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三、2004年龟鳖鲜活产品价格走势
龟鳖作为我国传统的美食补品,消费者最怕件事:一是价格太高,想吃买不起;二是怕质量有问题,想吃不敢吃。进入新世纪后,由于产量的增加和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产品的质量也因有关部门的层层把关,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发现过有关甲鱼因质量问题的争端和投诉。质好量足的产品培育了市场,市场的发展又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所以说龟鳖产业前景还是看好,那么2004年的价格走势如何呢?
1.龟类
(1)巴西龟 2003年全年平均价格36元/千克,占龟类市场的45%,国内主要市场在湖北、广东。2004年可能会降至30-32元/千克。
2003年巴西龟苗8-11元/只。
(2)乌龟 2003年全年平均价格120元/千克,占龟类市场的30%,国内主要市场在湖北、广东、江苏。2004年可能会降至80-100元/千克。
2003年乌龟苗为18-25元/只。
2.鳖
(1)品牌鳖 2003年室外池塘精养中华鳖(鳖苗-成鳖,养殖周期3年)和室外池塘混养(鳖种-成鳖,养殖周期1年)的价格为120-160元/千克。占鳖鲜活商品市场的15%,国内主要市场在长三角和珠三角。2004年价格可能与2003年持平。
(2)室外池塘养殖鳖 精养中华鳖(鳖种-成鳖,养殖周期1年)2003年40-60元/千克。占鳖鲜活商品市场的20%,国内主要市场在长三角和珠三角。2004年价格可能会下降至36-50元/千克。
(3)工厂化养殖境外鳖 2003年34-40元/千克。占鳖鲜活商品市场的65%,国内主要市场在长三角和珠三角。2004年价格可能会下降至30-35元/千克。
2003年境外鳖苗平均价格为2元/只,中华鳖苗平均为2.2元/只。
四、今后养什么龟鳖有效益
根据上述分析,生产苗种的效益为最好,但各地在发展生产时,应与当地的养殖区域规划相结合,并在引种育种工作中应按国家有关管理条例进行,切忌一哄而上、盲目发展。
其次是用现有的池塘进行鱼鳖龟、虾鳖龟、蟹鳖龟和鱼蚌鳖龟混养,这样的龟鳖不但质量好,价格优,而且易养殖、成本低。有条件的地方可作为优势产业稳步发展。
应谨慎发展的是工厂化养殖和室外池塘养殖。
五、加工外贸前景看好
鳖虽是美食补品,但宰杀麻烦、烹饪费时,人们对加工产品已引起关注。到新世纪初,我国龟鳖的粗深加工产品已有几十种,如上海梅林的红烧甲鱼罐头、明观香辣甲鱼块、清溪鳖油保健品、海南养生堂龟鳖丸、江西的鳖蛋酒、海南的鹿龟酒等等。
鳖的外贸出口,主要为日本和韩国等周边国家,量虽不大,但也在逐年增加,其中浙江天海园2003年出口日本百余吨,离岸价20美元/千克左右,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六、养龟业风险显现,发展还应慎重
2003年的养龟业似乎更是个多事之秋。首先是乌龟,因林业部发布了[2003]121号文件,将我国本土的乌龟排除在可经营驯养利用的野生动物之外,使其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国家禁养禁区销动物。据了解,文件发布后上海、成都、南京等城市农贸市场的鲜活乌龟被有关执法部门彻底查处,使一些经销商再也不敢把乌龟输入市场,乌龟的商品介也从年初的每500克75元跌到年底的50元以下,商品交易也很快从公开转入地下。据不完全统计,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养殖户有上千家,而刚刚打开的出口大门也因此被封死。近来,已由十几家养殖企业向全国人大申诉,并呼吁有关部门对我国乌龟的驯养和经营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要求对有关文件作出既有利于保护野生资源又有利于养殖发展的方向调整。所以对乌龟的养殖是继续封堵还是放开,还有待观察。
对于国家允许养殖营销的外来品种巴西彩龟,由于有生长快、成活率高、工厂化控温养殖周期短等优势,被一些地方盲目地列为快速发展当地经济的重点产业工程,使上半年苗种的价格从过去的每只4元一下涨到11元,然而市场是检验产业发展是否良性的试金石,有限需求的龟类市场对迅锰增长的供应回报是价格从年初的每500克22-25元降到15-16元,而且销量有限,彩龟养殖户亏损已成定局。
另一种国定允许养殖经营的外来品种鳄龟,因亲龟育成时间较长,加之引进后一般都以炒种为主,所以国内还未有一定规模的繁育和商品基地,目前在一些人的炒作下,使大部分养殖者如同雾里看花,无所适从。而昂贵的商品价格也只是广大民众可望不可及的奢物而已,所以要形成市场为期还远。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