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我国水产业持续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上)

发布日期:2005-02-21 浏览次数: 分类:标准

 进入新世纪,我国水产养殖业面对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加入WTO及其技术壁垒、资源衰减与品种退化、环境污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其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的新形势,坚持优化结构、高质高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优两高一保”思路,制定并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的系列方针政策,水产养殖业出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好形势和良好趋势。本文综合阐述我国渔业产量及其结构变化、渔业方针政策和工作思路与主要内容、种质资源与苗种、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水产养殖质量安全与食品安全等现状及趋势。
  一、渔业产量及其结构变化
  1、我国1999~2003年渔业产量及其结构变化
  5年来,水产品绝对增长量为583.7万吨(4122.4万~4706.1万吨),年均增100余万吨,全国人均占有量由31.8千克增长为37.16千克。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百分比逐年上升(56.3%一64.3%),捕捞产量占总产量的百分比逐年下降(43.1%一35.7%),海淡水养殖绝对产量5年内稳步上升(海水产量由974.3万吨增至1253.3万吨,淡水产量由1421万吨增至1774.2万吨),但两者比例则变化不大(海淡水比例为40.7%:59.3%一41.4%:58.6%)。
  2、发展趋势
  养殖业保持稳步发展,养殖方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化、集约化和效益型转变。名优产品为增收突破口:海参、鲍、优质鱼养殖效果显著;河蟹为36.8万吨,增长8.5%;罗非鱼80.59万吨,增长14.07%。海水养殖生产海域由10米等深线向近30米等深线海域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产量达1.3万吨,养殖水体达353万米3;工厂化养殖产量为3.5万吨,水体达898.6万米3。淡水集约化养殖发展迅猛,围拦养殖产量62.8万吨,网箱养殖产量为55.3万吨(3936.3l万米2),工厂化养殖产量8.2万吨(2362.26万米2)。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内海域捕捞生产形势严峻:捕捞强度居高不下,海域资源逐年恶化,难以形成中心渔场;捕捞成本加大,渔民增收越来越困难。
  (2)渔业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渔业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4.58亿元,有上升趋势。
  (3)水产品出口继续面对反倾销贸易壁垒: 自从2002年起,我国水产品出口遭到有关国家贸易壁垒的限制,继欧盟对我国水产品进口实施禁令后,日本和韩国相继对我国水产品提出药检超标,禁止输入,继而美国对我又实施对虾反倾销调查,我国水产品的出口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二、渔业发展目标与政策措施
  1、渔业发展目标
  牢固树立养护与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和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观念,实施科教兴渔、依法治渔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我国渔业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逐步实现健康的捕捞业、发达的养殖业、先进的加工业、新兴的休闲渔业和良好的渔业生态环境。
  2、政策措施
  多年来,我国以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颁发数十项鼓励产业发展和保护渔业资源的政策措施,突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质量监督管理,压缩捕捞强度,实行科技进步和综合执法。1995年东海和黄海实施全面伏季休渔;1999年南海伏季休渔:2000年修改渔业法;2001年开始每年持续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1999—2003),颁布“水产苗种管理办法”、“水产原良种场生产管理规范”、“海、淡水无公害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40余个);2002年开始实施长江流域春季禁渔,颁布“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和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2003年颁布“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和“关于严厉打击非法捕捉和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行为的紧急通知”,出现了依法治渔和以法兴渔的新局面。
  三、水产种质资源与苗种
  1、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水产生物种质资源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物质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淡水主要养殖鱼类种质资源研究,查明黑龙江、长江、珠江水系鲢、鳙、草鱼种质特征,建立10余种淡水鱼种质鉴定技术和人工生态库,以及精液冷冻保存库与人工智能信息系统;90年代以来,兴建了26个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
  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引进水生经济动植物达140种,其中鱼类89种,虾类10种,贝类12种,藻类17种,其他12种:70%以上是80年代后引入。丰富了我国水产种质资源,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种质资源,针对其种质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 国家修改了“渔业法”(2000.10),明确规定:水产新品种必须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农业部渔业局批准、检疫,引进转基因水产苗种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与遗传育种价值的水产种质资源,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可育杂交种不得用作亲体繁育,并必须建立严格的隔离和防逃措施,禁止将其投放于自然水域。
  专家建议:在“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引进新品种权威性的管理机构,由国家统一领导,建立履行引种的申报与审批制度、效果追踪制度和种质保护与改良制度。
  实施外来物种入侵审查、报告和处理的技术措施和法律规定: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中国第一批外宋入侵物种名单》,水生物种有5种:空心莲子草、互花米草(大米草)、凤眼莲(水葫芦)、福寿螺、牛蛙。
  己显现出危害的水生入侵物种远超过上述5种,眼动物的食人鲳、下口鲶(可能是苏氏圆腹鲜或淡水白鲨)、牛蛙、巴西龟、鳄鱼、小龙虾(克氏螯虾)、福寿螺:植物的大米草、水葫芦、空心莲子草、水花生;微生物的白斑病毒、桃拉病毒、鲤春病毒、虹彩病毒、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败血症病毒。
  2、苗种生产与质量
  2003年,我国淡水鱼苗生产量达6784.99亿尾(罗非鱼144.78亿尾),鱼种277.8万吨(投放265.4万吨),河蟹苗52.2万千克,扣蟹3942万千克,稚鳖3.2亿只,稚龟1612万只,鳗苗采捕量4.9万千克;海水鱼苗生产量达24.2亿尾(大黄鱼5.9亿尾,鲆类2.27亿尾),虾类苗2412.9亿尾(南美白对虾1126.3亿),鲍鱼10.4亿粒,海参57.23亿头,海带85.54亿株,紫菜2.82亿贝壳。
  针对苗种质量退化严重现象,为了提高优质苗种覆盖率,2001年颁发了“水产原良种场生产管理规范”,规定了生产管理人员的技术条件,生产场所的水源水质等生产环境条件,生产设施,生产、质量、档案的管理和销售管理。(待续)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