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是湖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养殖技术闻名全国。菱湖人外出养鱼历史久远,为当地水产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菱湖人凭借当初技术服务时积累的信息,于80年代后期带着资金,开始外出承包经营鱼塘,在90年代后期形成高峰,到目前外出养鱼人数达万人以上,以南浔区的菱湖、和孚、千金和吴兴区的东林等渔业重点乡镇为主,涉及十多个省市,但主要集中在上海市的青浦、崇明和江苏省的苏、锡、常、宁等大中城市周围。承包经营面积20万亩左右,超过菱湖渔区鱼塘面积的4倍,年产值约8亿元。同时形成了菱湖镇、和孚镇两个渔需物资集散地,经营商家50多家,带动了本地饲料加工业的发展,培育了大小饲料厂家十多家,年产水产配合饲料约4万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菱湖人外出养鱼实行市场运作机制,坚持优势互补原则,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农业资源,为富余劳力和技术优势寻找出路,成为渔区农民勤劳致富的重要途径,为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养殖创造了条件,同时打响了湖州水产业的牌子。
一、菱湖人外出养鱼的主要特点
1. 菱湖人外出养鱼实行连片(上千亩甚至数千亩)承包、分户经营,经营主体以家庭为主,夫妻档组合。经营规模在20-70亩不等,年平均利润3-5万元。规模最大的是和孚镇新荻村的徐明方,跨区域承包620亩,实行鱼珠混养,年利润约5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2. 菱湖人外出养鱼的承包周期为3-5年,每亩鱼塘年承包金400-600元,发包方在承包周期内从承包金中提取一定的资金,投入鱼塘的维修、改造。
3. 外出养鱼以养殖鱼类和虾类为主,养殖中普遍使用配合饲料和渔业机械,苗种、渔需物资、各种饲料基本上由菱湖渔区供应,带动了我市水产苗种和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4. 在前几年市场行情差的情况下,30%的外出养鱼户赚钱,60%的外出养鱼户保本,10%的外出养鱼户被淘汰或转业,外出养鱼的队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和市场优胜劣汰,近几年趋于稳定。
二、菱湖人在上海、江苏、嘉兴等地的养鱼情况
调研组走访了五户养殖户,经营面积826亩,外出养鱼5-12年,他们反映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 资金缺乏。水产养殖投资大,周期长,一般养殖户一个养殖周期总投入近20万元,除了自筹部分外,主要靠民间借贷和向亲戚朋友借。如菱湖三溪村邱会根带着5000元资金,在外养鱼12年,资金有所积累,规模逐年扩大,现在养殖70亩,总投资50多万元,其中民间借款20多万元。资金不足导致养殖户承包规模难以继续扩大,错失发展机遇。
2. 开发养殖新品种和新模式能力不够,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下降。菱湖人精于传统的养鱼技术,习惯于传统的家鱼养殖,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常导致养殖的亏损。如去年有相当一部分外出养殖四大家鱼的农户只有微利,而在无锡的白鱼养殖户亩利都在5000元以上,养殖效果截然不同。
3. 部分菱湖人对承包鱼塘所在地的自然灾害不了解,增加了养殖风险。近年来,每年都有养殖户因自然风险而导致大亏损,把十多年的积累毁于一旦。2002年,20多户菱湖人在南京地区养虾,洪水冲跨了外围塘埂,近千亩的虾塘顷刻淹没,只看到管理房的屋顶,承包者倾家荡产,只得另谋生路。
4.外出养鱼的菱湖人,平时同家乡沟通较少,大部分情况是每年春节回乡一次。他们常年住在偏僻的鱼塘边,思想闭塞,观念老化,养殖品种和模式未能及时更新;一部分有资本外出养鱼的菱湖人,缺乏其他致富的途径和信息,发展步子不快;还有一部分微利的养殖户,家乡的产业结构无法满足需要,只能在外年复一年养鱼,维持生计。
此外,外出养鱼的菱湖人安全意识有待加强,特别是交通安全,每年都有交通事故,死人事故也时有发生。
三、几点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外出养鱼业的健康发展,达到水产品市场的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1. 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走出去”的渔业。外出养鱼户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建议政府同银行沟通,适当增加对外出养鱼户的贷款额度和减少贷款的审批难度。
2. 在外出养鱼重点乡镇,落实服务机构和人员,加强与外地有关部门的协调,化解自然风险和人为的矛盾,同时传递有关的致富信息,引导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外出养殖户返乡发展工业,引导一些技术不精、养殖亏损的外出养殖户回乡从事其他工作。本地的各级渔业中介组织应吸收外出养鱼户作为会员(社员),及时交流养殖技术和市场信息。村级机构要为他们搞好后勤服务。
3. 建议政府加强对鱼饲料和渔药行业的管理,建立渔需品供应市场,使外出养鱼的菱湖人能放心使用从家乡购买的渔饲料和渔药。
一、菱湖人外出养鱼的主要特点
1. 菱湖人外出养鱼实行连片(上千亩甚至数千亩)承包、分户经营,经营主体以家庭为主,夫妻档组合。经营规模在20-70亩不等,年平均利润3-5万元。规模最大的是和孚镇新荻村的徐明方,跨区域承包620亩,实行鱼珠混养,年利润约5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2. 菱湖人外出养鱼的承包周期为3-5年,每亩鱼塘年承包金400-600元,发包方在承包周期内从承包金中提取一定的资金,投入鱼塘的维修、改造。
3. 外出养鱼以养殖鱼类和虾类为主,养殖中普遍使用配合饲料和渔业机械,苗种、渔需物资、各种饲料基本上由菱湖渔区供应,带动了我市水产苗种和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4. 在前几年市场行情差的情况下,30%的外出养鱼户赚钱,60%的外出养鱼户保本,10%的外出养鱼户被淘汰或转业,外出养鱼的队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和市场优胜劣汰,近几年趋于稳定。
二、菱湖人在上海、江苏、嘉兴等地的养鱼情况
调研组走访了五户养殖户,经营面积826亩,外出养鱼5-12年,他们反映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 资金缺乏。水产养殖投资大,周期长,一般养殖户一个养殖周期总投入近20万元,除了自筹部分外,主要靠民间借贷和向亲戚朋友借。如菱湖三溪村邱会根带着5000元资金,在外养鱼12年,资金有所积累,规模逐年扩大,现在养殖70亩,总投资50多万元,其中民间借款20多万元。资金不足导致养殖户承包规模难以继续扩大,错失发展机遇。
2. 开发养殖新品种和新模式能力不够,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下降。菱湖人精于传统的养鱼技术,习惯于传统的家鱼养殖,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常导致养殖的亏损。如去年有相当一部分外出养殖四大家鱼的农户只有微利,而在无锡的白鱼养殖户亩利都在5000元以上,养殖效果截然不同。
3. 部分菱湖人对承包鱼塘所在地的自然灾害不了解,增加了养殖风险。近年来,每年都有养殖户因自然风险而导致大亏损,把十多年的积累毁于一旦。2002年,20多户菱湖人在南京地区养虾,洪水冲跨了外围塘埂,近千亩的虾塘顷刻淹没,只看到管理房的屋顶,承包者倾家荡产,只得另谋生路。
4.外出养鱼的菱湖人,平时同家乡沟通较少,大部分情况是每年春节回乡一次。他们常年住在偏僻的鱼塘边,思想闭塞,观念老化,养殖品种和模式未能及时更新;一部分有资本外出养鱼的菱湖人,缺乏其他致富的途径和信息,发展步子不快;还有一部分微利的养殖户,家乡的产业结构无法满足需要,只能在外年复一年养鱼,维持生计。
此外,外出养鱼的菱湖人安全意识有待加强,特别是交通安全,每年都有交通事故,死人事故也时有发生。
三、几点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外出养鱼业的健康发展,达到水产品市场的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1. 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走出去”的渔业。外出养鱼户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建议政府同银行沟通,适当增加对外出养鱼户的贷款额度和减少贷款的审批难度。
2. 在外出养鱼重点乡镇,落实服务机构和人员,加强与外地有关部门的协调,化解自然风险和人为的矛盾,同时传递有关的致富信息,引导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外出养殖户返乡发展工业,引导一些技术不精、养殖亏损的外出养殖户回乡从事其他工作。本地的各级渔业中介组织应吸收外出养鱼户作为会员(社员),及时交流养殖技术和市场信息。村级机构要为他们搞好后勤服务。
3. 建议政府加强对鱼饲料和渔药行业的管理,建立渔需品供应市场,使外出养鱼的菱湖人能放心使用从家乡购买的渔饲料和渔药。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