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吃鱼革命

发布日期:2004-11-15 浏览次数: 分类:标准

    2002年10月,辽渔集团在辽宁省沈阳举办了一次有中外渔业和营养专家参加的“中国消费者进行一场吃鱼革命”的研讨会,目的在于引导国人更新饮食观念、科学摄取营养、合理消费鱼品,真正与国际鱼品消费时尚接轨。会上笔者提出了吃鱼革命这个概念,其内涵是:要经常适时适量地吃鱼,要吃大洋深海无污染鱼,要吃工厂化精加工制品鱼,要吃达到国际卫生标准的品牌鱼。简明扼要地说,就是要“吃营养、吃健康、吃方便,吃文化”。此种观点完全是对中国传统那种以“大饱口福”为乐事,以“吃风味、吃鲜活、吃特产、吃习俗”为特点的吃鱼习惯和方式的彻底变革。这种引导大众消费观念创新的做法,引起辽宁省、市乃至国家级新闻媒体的关注。2003年1月,《中国渔业报》推出“2002年渔业关键词快速解读”,将吃鱼革命作为渔业创新理念正式向社会发布传播。最近,中央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为正确认识和全面推广吃鱼革命,提供了必需的理论氛围和充分发挥空间。科学发展观为吃鱼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千百年来,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老百姓吃饱饭,“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提出要建设小康社会,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在这种短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落后,食品结构单一,广大群众主要以粮食为主,而且只能保证最低生存需求。吃肉、吃鱼自然也就是一种近乎奢侈的享受,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不科学。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的,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去打破。所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著名的“白猫黑猫”台阶式、渐进式发展论。在改革开放的25年间,其中用了8年时间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温饱问题,到了上世纪末,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初步实现了小康生活水平。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就处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拐点。中国经济在保持连续高增长的态势下,也同样不可避免地遇到资源承载力和环境保护压力等深层次矛盾。相应之下,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为支撑的“绿猫”发展论,即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成为普遍的共识。由于中国长期农业社会所形成短缺经济的影响,饮食习惯和食品结构远远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身体素质产生消极影响。虽然,近几年肉、蛋、奶的比重有了快速增长,但与生俱来的结构性和习惯性不讲科学,再加上体制上和观念上缺乏理性,结果很多少年儿童因挑食偏食患上了营养不良症,很多成年人因大吃大喝患上了心脑血管等富贵病。可见,饮食结构和方式对于大众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作用。吃鱼革命所针对的就是我国传统根深蒂固吃鱼习惯和方式的种种弊端,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与现代生活质量和节奏不协调的现状。
    1.人均吃鱼消费不足。吃鱼是人体蛋白质来源的最佳途径,因为人体中枢神经有两种必不可少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而且只能从食物中摄取。科学研究证明,吃鱼有助于婴儿和成年人的大脑发育;能抵御高血压和糖尿病;并且可以美容、健脑、强身,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日本人均每年吃鱼70千克,是世界平均消费水平的5倍,而日本男女寿命分别为77.2岁和84.6岁,均列世界第一。而我国人均吃鱼还不到14千克,远远落后于日本和其他经济发达国家。
    2.吃鱼传统习惯不科学。中国人习惯吃活鱼、冰鲜鱼或盐渍鱼,最近几年由于冷藏业以及高速公路运输业发展较快,所以各地市场有大量冰鲜鱼上市。这种以原条鱼为主的消费方式,与国外经过工厂化加工的鱼段、鱼块或鱼糜制品相比,存在很多弊端。给冷藏运输带来压力,加大了冷藏和运输成本,限制了市场发育,使中国广大内陆边远地区的消费者吃鱼不便;增加家庭劳动强度,从买鱼到做鱼,每道工序都不能少,而且使鱼头鱼刺等下脚料白白浪费,失去了下脚料集中利用的机会,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增加环境污染;带刺吃鱼给老人儿童造成意外伤害,每年也时有发生,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酒店、餐馆经营带刺原条鱼也将面临意外赔偿的风险。
    3.吃鱼营养摄取不合理。传统吃鱼法不外乎清炖、油炸、红烧等,造成蛋白质流失,并且成顿吃鱼也无法做到经常适量地摄取营养。而食用经过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鱼,就可以随时随地吃鱼,做到少吃多餐。所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改变了传统吃法,原条鱼已经从餐桌上消失30多年了,取而代之的是经过加工的净鱼肉,或者是经过深加工的鱼肠、鱼饼、鱼糜等产品。现在,普通消费者有个误区,认为吃活鱼比吃冷冻鱼好,吃原条鱼比吃加工鱼好。其实,现在的海上捕捞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渔船不仅有先进的卫星导航设备,而且有先进的冷冻冷藏设备,从捕捞到冷冻到冷藏完全是一条龙作业,鱼品鲜度是绝对有保障的,此外,因为有了先进的保鲜设备和工艺,加工鱼也不再有任何填加剂了,并且是采用物理方法制成的,所以,国外流行的是罐头等真空包装食品,这种工厂化批量加工鱼制食品因为有严格的工艺标准,不仅完整地保存了营养成分不受损失,而且可避免原条鱼敞开式运输容易发生的变质和二次污染,所以,应该是消费者的首选。
    4.吃鱼文化氛围不浓厚,中国不缺少鱼文化,莲(连)年有鱼(余),鲤跃龙门,以及美人鱼的传说,虽然流传民间的东西很多,但由于受千百年来农业经济的影响,海洋文化并不发达,特别是对海洋,科普的研究、对吃鱼文化的研究还很有限,因此,没有形成像日本吃金枪鱼、吃鱿鱼那样花样翻新的饮食文化,更没有形成吃鱼保健的浓厚文化氛围。应该说,经过几年的努力,消费者对喝奶有了认识,在城市有条件的地方,基本普及开来。但吃鱼还是被作为蔬菜来看待的,鱼价还不如肉价高。实际上,如果能够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吃鱼理念,真正启动中国大陆13亿人的大市场,无论对渔业企业还是对于国民素质都有非凡的意义。社会发展到今天,如果我们能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待吃鱼革命,这将对于保护近海资源、对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借鉴国外吃鱼方式的成功范例,成功引导消费者吃远洋鱼、吃加工鱼,那么其意义会和引导国民喝牛奶一样,将是中国饮食方式一场造福当代、泽被后世的历史性革命。现代化渔业发展为吃鱼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21世纪人类进入海洋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在海洋。地球上80%的生物在海洋,海洋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的海生食物,可满足300亿人的蛋白质需求。特别是现在陆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于是,世界各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海上圈地运动”。我国海洋国土面积虽然有300万平方公里。但渔业资源却不容乐观。所以,让出近海渔场进军世界远洋渔场,争取在国际公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上占据一席之地,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现在,由于改革开放而不断成长壮大的各大渔业企业,已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由自主经营向联合经营转变,可以到世界公海任何地方捕鱼并运回国内,所以,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人吃世界鱼已经成为现实。 
    1.十几年的时间,中国远洋渔业走过从无到有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企业生产规模、技术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拖网、围网到延绳钓甚至金枪鱼围网,几乎各种作业方式都可以开展;从捕鲐鱼、鱿鱼、金枪鱼到竹荚鱼甚至海底山鱼。几乎所有有捕捞价值的鱼类都可以捕上来;从近海到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到西非渔场,几乎所有的渔场都可以进行捕捞作业。这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鱼问题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提供了先决条件。
    2.加工成本优势、储藏运输条件、销售服务网络使吃大洋深海无污染鱼不再是难题。国内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发达的冷藏运输便利,使水产品加工技术引进呈快速发展势头。目前,大连、青岛等东部沿海城市已经成为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水产品来料加工基地,同时,也是水产品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基地。再加上中国超市零售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冰箱在中国家庭的普及,自然而然形成一个以海洋鱼品为原料的鱼制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群构成的庞大网络。这就为符合国际食品卫生和营养标准的半成品、成品走进家庭建立了基础平台。
    3.国际间渔业合作趋势使国内市场鱼制食品逐渐形成统一标准。中餐、中药很难形成像肯德基、麦当劳那样成为世界品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标准化、数据化的统一标准,结果只能是一家一店、一厨一味,形不成工厂化批量生产的规模效应。随着和日本等国际渔业发达国家合作的不断加深,中国鱼制食品不但引进了先进的加工设备,而且采用了国际卫生、营养标准,对于生产、冷藏、运输、食用等各环节指标也基本实现数据化管理,可以生产具有国际最时尚风味和质量稳定的系列化产品。这在改革开放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没有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支撑,要实现吃鱼革命只能是句空话。海洋文化为吃鱼革命提供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态势下,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最为可靠的营养源,特别是人口膨胀的结果,使得世界各国对于粮食安全的忧虑程度不断加深,所以,对于海洋权益的争夺也不断加剧。
    作为一个龙的民族,通过吃鱼革命来耳濡目染地加深国民对海洋的了解和关注,让海洋文化渗透到饮食文化之中,进而逐步成长为主流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民族海洋意识的提高以及对国家海洋权益的关注,为吃鱼革命开辟了发展空间。继香港、台湾之后,大陆民间团体自发组团登上钓鱼岛宣示国家主权,有关报道还刊载中国积极开发海上石油,这些显示了国民海洋意识已经较以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我们要维护好自身的海洋权益,绝不仅仅意味着对海洋国土的保护,还有对世界各大洋公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在,在全球渔业资源普遍衰退的形势下,对金枪鱼、鱿鱼等大洋鱼类,以及南极的鳞虾等世界公共渔场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象征。同日本、韩国等渔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应该加大对国有渔业企业资金和政策支持。真正使大众的海洋意识转变成国家的海洋意志。农业部渔业局于去年成功推广金枪鱼后,又在大力推广鳗鱼、罗非鱼、海藻类等健康食品。随着国家在这方面工作力度的加大,海洋将成为中国国民的重要营养来源。2.大众海洋文化和饮食文化的融合,使消费者对吃鱼革命有了更多的认同。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实现了经济腾飞,率先进入小康社会,不可避免地也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在健康理念上基本开始与国际接轨,花钱买健康已经成为时尚。受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海洋文化影响,沿海地区也出现了很多海洋主题公园、博物馆等。内地游客在欣赏沿海地区高楼大厦的同时,也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海洋气息。吃海鲜已经不是沿海地区的专利,现在在全国各大城市,不论是饭店酒楼,还是超市商场,都可以尝到美味的海鲜食品了;只是如何更好地让鱼制食品作为主导营养健康食品,更加方便地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还有待于方方面面的进一步努力。3.知名渔业企业、名牌海洋产品的崛起,为吃鱼革命注入了持久动力。中水集团、辽渔集团等国内知名的渔业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但是,鱼品加工业的发展主要还是针对国际市场,而在国内市场的覆盖率与之不相适应。究其原因是消费者传统的饮食习惯和方式,对鱼制食品市场发育和壮大形成障碍,为此,各大企业只有联手对消费者进行前期的引导消费,加大产品宣传,加大品牌宣传,同时,加大海洋文化宣传,最终才能形成统一的国内鱼制食品大市场,才能培养科学合理的吃鱼习惯,现在,辽渔集团已经初步建成一个集鱼科技、鱼市场、鱼产品和鱼文化于一体的“中国渔城”,所生产的“远洋”牌鱼制食品更是为国内消费者喜爱的知名品牌。为了进一步引导国内消费,正在建设国内最大的金枪鱼罐头生产线,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健康理念为吃鱼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心理需求决定吃鱼革命能否推行开来的关键因素,概括起来不外乎资源总量、生产能力、购买能力和消费心理四个方面内容。应该说,在资源总量、生产能力和购买能力都不存在太大障碍情况下,消费心理就起了至关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近年来,由于土地沙漠化、人口膨胀、城市化进程、高速公路建设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耕地呈现锐减趋势,给国家带来粮食安全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如何满足广大群众的蛋白质需求,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严峻课题。尽管国家现在采取了非常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但耕地逐年减少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因此,开发海洋国土,充分合理地利用世界渔业资源,关系到民族复兴、国家经济发展与安全,关系到国民饮食结构与健康。只有上升到这样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才能真正推动吃鱼革命,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关切度不断增加的心理需求。1.吃鱼革命可以扭转社会普遍存在的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伴随着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出现,再加上转基因食品的不确定因素,已经引起广大消费者的恐慌心理。特别是有消费能力的饮食男女,基本不敢到农贸市场买东西,最后只好把高级超市作为首选之地,以寻求心理安慰。最为严重的时期当属去年我国多数地区出现了非典疫情,人们对中国传统饮食方式,进行了彻底反思,健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原料产于大洋渔场三四百米水层的深海原料鱼,营养标准和工艺流程均来自日本、欧美发达国家的加工产品,口味风格和包装方式也体现流行时尚。这种来源于大自然的蓝色健康食品,一定会抚慰消费者的心理恐慌,所以,吃鱼革命无疑是顺应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并可以挖掘鱼制食品的潜在大市场。2.吃鱼革命可以填补保健品信誉危机所造成健康食品行业的市场空白。所谓宫庭秘方、祖传秘方,花样翻新,大家吃完海狗吃龟鳖,补脑补肾层出不穷。可是,就这样吃来吃去,千百年来也没有吃出几个长寿皇帝,更不可能吃出长寿百姓。然而,世界最大的海洋水产品消费国———日本,却以“生鱼片”吃出一个世界最长寿的国家。实践证明,远离大陆、远离人群的大洋深海鱼,受污染少,富含营养,才是最好的最可信的也是最廉价的保健食品。世界上任何负责任的政府,在食品安全上都要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并且在可证明可预见的行业领域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时机成熟时还要制定出相应的数据化标准。如果健康营养食品能实行行业标准化管理的话,海洋营养健康食品将会大有可为,甚至可以取代目前的鱼目混杂、无序经营的保健品市场,成为市场占有率最大的营养健康食品。3.吃鱼革命可以适应未来独生子女消费群体的快节奏生活。吃肯得基、玩因特网长大的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大学毕业,并开始踏入社会,以后的几年将是他们成家立业的成长“烦恼期”。因为缺乏吃苦锻炼、面对激烈竞争、承担老龄家庭。必须会使这些很少有做家务经验的青年男女改变饮食习惯,而且在厨房呆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但是,沉重的社会和家庭压力,又要求他们必须保证一个健康的体魄,以应对工作压力、减小医疗负担、提高生活质量。显而易见,只有经过加工的高营养无污染的鱼制食品,才能把他们从繁重的厨房劳动中解放出来,才能让他们远离现代富贵病的困扰,才能提高他们生活的幸福指数。总之,推广吃鱼革命不仅可以提升海洋渔业企业在健康食品生产行业的影响力,还可以提升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水平。目前,以海洋鱼类为原料的加工食品,还处在以鱿鱼丝、烤鱼片、金枪鱼果、鱼肠、罐头等一些休闲食品为主的开发阶段,市场覆盖率也不大。辽渔集团率先提出“吃鱼革命”就是要发挥一个渔业联合企业在中国海洋渔业行业的龙头作用,就是要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树立“远洋”牌产品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扩张陆续推出以鱼饼、鱼肠等为主的鱼糜系列,以金枪鱼、鲐鱼、竹荚鱼为原料的罐头系列,以鱼块、鱼段、鱼排等为主的半成品系列,以海藻、鱼糜、虾、蟹、贝等为配料加工而成的方便食品系列,让海洋蓝色健康食品走进千家万户,让科学吃鱼、均衡营养、健康饮食成为现实,让“吃营养、吃健康、吃方便、吃文化”成为时尚。最终,真正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国民的健康发展、产业的持续发展。 
来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申请入会 鱼百科

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xiatian3218@163.com
联系电话:0571-88051763
Copyright©2016-2018

浙ICP备1602278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2988号